7日,“扬国粹 享健康”中医惠侨活动在通州区金新街道文山村举行。
文山村毗邻全国有名的南通家纺城,村里做家纺生意的村民很多,还有不少人走出国门做生意,是通州有名的华侨村。近年来,文山村聚焦“为侨解决后顾之忧,引侨参与村居建设”这一主题,实行双向服务工作机制。“侨”与“村”共同发力,助力文山走出富民强村路。
初夏的文山村,道路整洁、绿意盎然,家宝工业园区运输家纺四件套的车辆川流不息。文山村党总支书记陈建国正带领着村干部检查环境整治情况。
除了是村党总支书记,陈建国还是一位在海外经商多年的归国华侨。“2005年,我跟着老乡黄跃权到了纳米比亚,在那里租下一个600多平方米的商铺,把家里的家纺产品运了过来,在中国商贸城经营。”陈建国介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自己在纳米比亚开办的外贸公司出口经营年销售额达到了500万元。“如今虽然我回国了,但是村里还有近50人,在美国、南非等7个国家从事家纺生意。每年村里的家纺外贸出口额超5亿元。”
文山村共有1600多户4261人,70%的劳动力从事家纺行业,是全国重要的四件套生产基地之一。为把农村零散户家纺作坊组织起来,培养规模企业、品牌企业,1997年文山村打造了家宝工业园区。截至2022年底,工业园已拥有规上企业4家,规模企业22家,微商等中小企业186家。“除了本村人,工业园还吸引5000多名外来流动人口创业就业。”陈建国表示,村里的产业是在外华侨的坚强后盾,他们完全不用担心货源问题。
解决华侨后顾之忧,除了货源问题,侨眷的日常生活也是文山村工作人员时刻关注的重点。2022年,文山村组织6位归侨、侨眷办理了“惠侨健康服务卡”。“他们到通州中医院就医可享受绿色通道。”文山村党总支副书记蔡丰平介绍。
陈伟荣常年在赞比亚做生意,家里只有年迈的父母。文山村村干部时不时就去老人家里看看,询问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有一次,老父亲忽然心脏不舒服,幸亏村干部连夜开车送他去通大附院。因为抢救及时,老人脱离了危险。”陈伟荣说。
从家乡走出去,文山村的华侨们在取得成绩后,也及时回报桑梓。黄汉中是文山村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人,如今他在南非、安哥拉等地有企业,每年还会从村民手中进购大量货物,带动一部分人脱贫致富。
家宝工业园区东边的一条5米宽的水泥路也是黄汉中和多名侨商共同捐款修建的。“如今这条路已经是园区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员工上下班会走,企业物流也要经过此路。”蔡丰平说。
陈建国表示:“我们将进一步发挥侨界独特优势,搭建交流平台、务求工作实效,动员海内外侨胞侨企,在发展乡村产业、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为富民强村做出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黄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