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东进,就没有“联抗”部队;没有以“联抗”防区为基础的抗日民主政权,就没有紫石县;没有紫石县,就没有今天的海安市。
从紫石县到海安县,再到海安市,整整80周年。翻开海安发展史,呈现出一条清晰的政治脉络,那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海安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把百废待兴的紫石县建设成“强富美高”新海安。
“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6月8日,海安举行纪念紫石县成立80周年暨海安撤县设市5周年座谈会,回顾总结80年来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
紫石县诞生,冠名全国唯一
1940年10月,新四军东进海安,开辟了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海安镇成立了泰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曲塘镇诞生了一支特殊的抗日武装——“联抗”部队,这是新四军领导下的一支执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任务的部队。1940年11月15日,苏北第一届参政会在海安召开,成立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选举黄逸峰为议长,公推韩国钧为名誉议长。
海安市政协教文卫体和文史委主任祝和娟说,参政会的召开促进了苏北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在苏北抗日斗争中的领导地位,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爱国士绅的拥护与支持,为争取苏北地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3年1月23日,为适应斗争形势需要,加强政权工作,经苏中区党委、苏中行署批准,兴东泰地区建立以爱国民主人士韩国钧的字命名的县级政权——紫石县,从此海安历史开启了新纪元。今海安市境域,在成立紫石县之前,分属泰县、如皋、东台。
“1944年10月,中共紫石县委成立。紫石县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并且以爱国民主人士命名的县级政府。”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一级巡视员万建清说,紫石县委县政府成立后,加强党的领导,发动群众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广大军民踊跃支持苏中战役,1946年7月13日至8月27日,华中野战军以3万兵力迎战国民党12万美式装备正规军,取得驰名中外的“苏中七战七捷”。
1948年3月7日,紫石县更名为海安县。1949年1月20日,海安全境解放,历史翻开新的篇章。
“回望80年前紫石县的成立和海安撤县设市5年来的历程,所有的奋斗与努力,都已转化为穿越时空的发展足迹,更将镌刻在新时代的答卷上。”在座谈会上,海安市委书记于立忠说,紫石县成立前后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海安人民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浴血奋战史,见证了革命岁月的烽火硝烟、铁血荣光; 也是一部激励海安人民新征程上建新功的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紫石精神在,知史爱党爱国
当年,紫石县以韩国钧先生的字命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建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胸怀。
韩国钧,海安史上杰出人物。他曾任晚清大吏、北洋重臣。辛亥革命后,历任江苏省民政长、江苏省省长。退隐居乡后,他关注民生、兴修水利、兴办教育、撰文著书。抗日战争后,他拥护中国共产党“一致抗日”政治主张,支持新四军东进抗日,拒任伪职。
1942年1月23日,韩国钧在日军威胁迫害下,于忧愤中溘然辞世。陈毅元帅称其为“民族抗战之楷模”。
紫石先生是教育救国的力行者,也是海安近代教育的开启者。他在《永忆录》中说:“海安无中学,求学者高小毕业后,非赴扬即赴通。”1936年,他就有开办中学的动议,后因1938年海安沦陷而暂时中止。
1939年,经紫石先生多方努力,“海安私立紫石初级中学”终于成立。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董裕华说,学校以“为国育才、振兴华夏”为立校训言,从私立紫石初级中学,到海安县中学,再到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学校几经易名、升级,但学校爱国的底色永远不变。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爱国情怀、崇尚实干、开放多元是紫石先生留给海安人的宝贵财富。解读紫石县的历史,我们能深刻了解海安从哪里来;纪念紫石县的成立,我们能从丰厚的历史财富中找到前行的方向。”海安市委副书记、市长谭真说,80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海安历届党委、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建国初期,海安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各行各业呈现蓬勃生机,角斜“红旗民兵团”、北凌农民体育等闻名全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百万雄鸡下江南”到“名特优新进超市”,再到“种养加出”,“海安之路”因不断赋予时代意义而愈加宽广。
奋斗印刻足迹,岁月见证初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安人民大力发扬“海纳百川、创新争先”的新时期海安精神,连续三年被表彰为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以生动县域实践成功改写区域经济版图。
今日海安市,踏着实业前行
紫石先生兴办实业,撰写《实业界之九十日》,主政江苏期间,亲自创办泰源盐垦公司、建立织布厂,极大加速苏北地区经济繁荣。
“韩国钧是一位值得世人缅怀和敬仰的乡贤。近年来,海安开发区突出党建引领,聚焦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对外开放、低碳转型、平台打造等率先实施形态功能开发,聚焦体制机制、制度安排、营商环境等率先改革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国家级、一体化、高质量特征,带有海安特色的现代化开发区发展之路。”海安市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张勇华说,海安开发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渐变转型。形成以现代纺织产业为主导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为新兴产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为特色产业的“一主一新一特”现代产业体系,工业经济总量接近千亿规模。
2018年5月,海安撤县设市。5年来,海安高质量发展脉动强劲。地区生产总值从2018年的993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38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61.7亿元增长到75.6亿元,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占比超过80%,完成7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海安市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杨成龙透露,海安实施产业壮群强链工程,持续优化20条产业链布局,目前,规模企业、亿元企业数均居全省第一方阵;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共计19家,总数南通第一。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4.6亿元,增长5.6%,增速位居南通前列。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5年来,海安大抓项目,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43个、竣工87个。22个项目入选省级重大项目,入选项目数全省县级城市领先。建设科创新城,高新企业总数突破460家,人才总量近19万,高分通过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验收,在全国创新百强县(市)中列第13位。
以史为荣铸初心,砥砺前行创辉煌。于立忠说,从紫石县到海安市,80年实践证明,永跟党走才能明方向,统一战线才能聚合力,解放思想才能出新路,改革开放才能强动力,共建共享才能赢民心。
本报记者 赵勇进
本报通讯员 张海伦 徐蓓 李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