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转型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1-5月公司营收15.84亿元,同比增长87.46%。”江苏大生智慧纺纱工厂一派热火朝天,负责人不无自豪。百年老企江苏大生腾飞式发展,是崇川区工业经济持续向好的生动印证。
工业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强支撑。主城崇川深入推进工业提速增效三年行动,通过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引导企业以亩均、绿色、创新“论英雄”,助推工业企业加快提质扩量增效。统计显示,全区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22.4万元,远超全市平均水平。
含金量更高,亩均税收全市榜首
一期项目三个车间机器轰鸣,自动化生产线和工人有序配合;二期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中……崇川经济开发区的江苏易实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派繁忙。
6月8日,易实精密成功登陆北交所。这是一家以汽车精密金属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为核心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汽车行业竞争激烈。易实精密每年投入销售额的4%-5%进行研发,早在2018年就提前布局新能源汽车“新风口”。
看得准、舍得投,企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董事长徐爱明透露,去年,公司以30多亩的占地面积实现税收1256万元;今年一季度,应税销售同比增加6%。
崇川区寸土寸金。发展工业经济,崇川一方面建设都市工业综合体,推动“工业上楼”;另一方面对工业企业实施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分类,倒逼企业“以亩产论英雄”,提升发展含金量。
“通过计算亩均税收、亩均销售收入,综合考量企业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安全生产中的表现,将企业分为A、B、C、D四类。其中,对A类企业,重点保障资源要素需求;对C、D类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和整治淘汰。”崇川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易实精密发展质态好,去年扩大产能,崇川区及时为其匹配二期项目土地资源;相反,在夏季电力资源紧张时,首先压降D类、C类企业的用电负荷。
科学的指标体系,引导更多企业注重发展质效。2022年,在全面实行留抵退税和制造业缓缴税款等惠企政策的同时,全区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仍高达22.4万元,亩均销售512.4万元,远超全市平均水平。
含绿量更大,收获生态经济双赢
“公司每年仅环保设施的运行费用就高达1个多亿,锅炉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达到超低排放水平。”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企业和质量管理部部长高勇介绍。
走进南纤公司,绿树葱郁,流经厂区的胜利河宁静清澈,不时能听到清脆的鸟鸣声……很难想象,这是置身于一家化纤制造企业。
南纤公司创建于1987年。随着主城区版图扩张,这家全球规模最大的醋酸纤维生产与服务企业,从当初的“城外工厂”成为“城中工厂”。高勇表示,“对于企业来说,安全是生命线,环保是生存线,只有绿色发展才能赢得未来。” (下转A4版)
(上接A1版)
为此,南纤建立“绿色工厂”管理制度,推动技术创新,努力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目前,公司主打产品丝束和醋片的单产标煤耗均优于国家行业一级能效水平。
坚持绿色发展,让企业收获生态和效益的双赢。公司先后获得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全国节能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自2014年以来在环保治理改造方面得到省、市级多项专项引导资金。
南纤的发展,是主城崇川多措并举加快推进绿色制造的生动缩影。
聚焦深化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崇川区制定出台《重点行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对新设备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年节前超100号标的绿色低碳发展等项目给予补助,引导企业实现从末端治理转向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
2022年,全区9家重点排放大户企业落实科学深度减排,80家涉VOCs重点企业建立起VOCs排放“指纹库”。今年一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值)为85.68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7.56%。
企业的绿色发展推动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近年来,长江江豚、豹猫、獐等频频亮相,崇川入选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含新量更多,专精特新成为生力军
从原料干燥到最后的成品产出,全部经过一套智能化的设备,无需专门的操作工人……南通新帝克单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号车间内,10条生产线仅有5名工人忙碌,他们通过电脑操控,实现了生产智能化管理。
新帝克位于港闸经济开发区,企业自2005年成立以来,设置单丝研究院,开展产学研合作,产品研发、科技创新能力始终走在同行前列。产品种类包括大直径单丝、高功能单丝、特种线材等,产品规格大到6毫米、小到0.05毫米,市场遍布海内外。
不仅要制造,更要智造。18年来,企业的200条生产线,有近100条实现智能化。去年企业新购置21条智能化单丝生产线,生产效率提高了30%,形成了年新增3500吨大直径功能聚合物单丝的生产能力。研发中心办公室主任马海军透露,企业今年1-5月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0%。
“新”字为要,新帝克目前拥有授权发明专利42项,2021年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行业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创新引领发展。崇川区在全市率先成立科创委,拿出真金白银大力支持企业引人才、促研发,近三年累计兑现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各类奖补资金1.13亿元,力度前所未有。同时,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去年帮助105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诊断,今年正在启动120家企业的诊断。
目前,崇川区全部381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拥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0家,其中国家单项冠军企业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4家,基本构成了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龙头,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骨干,创新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良好梯度培育格局。今年1-4月,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26.77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2.16%,全市第一。 本报记者 陈静 苗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