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民间写真

一根线分乾坤

□明前茶

在成都平原旅行,偶遇一户人家乔迁新居,主人家在自家晒场上请了乡村厨师团队,做“坝坝宴”,招待亲友邻里。见我们驱车而至,主人热情地邀我们喝茶落座:“等会一同吃饭呀,有远客,可给主人家带来福气。”

闲着也是闲着,我们就加入了帮厨队伍,摘豌豆尖,清洗黄花菜,剪去长长的虾须,剥皮蛋壳。

在备宴时,我发现一位身手利落的帮厨大嫂,她能够用一根线,把食材均匀切分——只见她将洁净的本白棉线,一头噙在嘴里,一手稳稳拉紧,使之绷直,然后,另一手托住她行将切分的食材,包括皮蛋、豆腐、午餐肉、鸭血、羊羹、白切肉,还有在蒸屉里的一整块米粑。她屏息以待,让这根绷紧的线“手起刀落”,瞬间,皮蛋被切成月牙形,羊羹与熟肉被切成颤巍巍的半透明薄片,米粑被切成菱形块儿,豆腐鸭血都被切成了麻将牌一样的小块儿,棱是棱,角是角,连刀也切不了那么均匀。

每换一种食材,她就反复洗手,并换一根线来切分。我细细瞅去,居然连皮蛋的溏心蛋黄,都没有在她手中那根线上沾上分毫。

虽然我知道,用细线来分割食材,是通过减少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令颤悠悠的食材更听话,更方便“横线分晨昏,竖线分乾坤”,但能将柔软的棉线使得这样出神入化,还是让人惊叹不已。

见我夸奖她的手艺,大嫂直白告知:练上一刻钟,就能用线切米粑了;练上一个礼拜,切羊羹和豆腐鸭血也不在话下;练上半个月,你就能切溏心蛋,好去坝坝宴上帮工了。可是,若要把陶瓷的泥坯从转盘上平平整整“端”下来,不破坏它的器型,最少得练三个月。

就像所有的母亲都乐于谈及儿子一样,大嫂手持一根棉线,一面忙活,一面跟我讲起儿子在窑厂做仿古瓷器的故事来。

原来,为努力复活古老的青羊宫瓷,作为学徒,大嫂的儿子要反复用脚踩泥,将瓷泥炼熟;接着,他要在转盘上反复练习,让那团泥在不停地流转中,逐渐呈现比巧克力还要浓稠丝滑的光泽,最后,转盘逐渐停歇,器形就像一只湿漉漉的雏鸟,立于这天地之间,最动人心魄的一刻将要来临了——小伙子要用一根棉线,轻轻地、像不能惊动了随时会飞走的鸟一样,将这只茶碗或花瓶从转盘上“切分”下来。

这根线使歪一点点,整个器型就废了。成功的切分有什么奥秘呢?儿子回来说:“人要蹲下来,线要平移;线不能结结实实去切割瓷泥,那会犁出泥刨花来,或者在底部拉出线痕。”

没有什么奥秘,就是反复练习,练到这根线平移出去迅捷利落,不像分开泥,而像分开水、分开酒、分开一种空灵的思绪。如此,从转盘上将瓷胚移下来,才算做得没有瑕疵。

一根线能运用至此,儿子也就从调皮捣蛋啥也干不好的状态中出来了,他满脸的痘痘逐渐收敛,沉静之气渐渐生发。当娘的说:“现在轮到儿子回来教我如何使这一根线了,孩子终于长大成人了。”

2023-07-12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42209.html 1 3 一根线分乾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