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1-6月,我市工业用电量、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增幅等稳居全省前列——

挺起高质量发展的“工业脊梁”

中天钢铁

电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标志,与经济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用电需求就是观察经济增长快慢的“晴雨表”。

最新统计显示,1-6月,南通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6.5%,高于全省平均10.5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二。

与之相关联、匹配的另一组数据是:1-6月,全市工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8%,高于全省平均5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四;其中6月当月全市工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9.7%,高于全省平均11.9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三。

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发展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南通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关键,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重中之重,不断激发工业经济发展活力,挺起高质量发展的“工业脊梁”。

从这个维度观察,上半年南通工业经济的这份“期中答卷”,折射的是全市经济发展稳定恢复、活跃度提升的良好态势和强大的韧性、后劲。而其背后,则是重点项目的带动、产业集群的支撑、创新要素的集聚、营商环境的营造,合力铸就高质量发展的坚固基石,合力书写着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的“南通作为”。

加速度:重大项目引擎强劲

上下作业的机械手臂,来回运转的高耸塔吊,载满货物的大型卡车……盛夏酷暑,南通各地项目建设现场氛围更热,全力把握当“夏”,拼抢黄金建设期。中集安瑞科首台40英尺液氢罐箱6月在其成员企业南通中集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成功下线,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平, (下转A2版)

(上接A1版)在拓展氢能产业链高端装备方面迈出关键一步,海外客户的询价接踵而来;总投资100亿元的林洋太阳能高效光伏电池一期12吉瓦项目,一阶段已于6月30日投入试产。

“七虎争雄、十强争霸”,南通持续跑出重大项目建设“加速度”。作为未来全球最大的智能化、环保型生活用纸生产基地,金光如东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450亿元,上半年实现产值20.24亿元;总投资250亿元的桐昆聚酯一体化项目采用全球最先进的PTA和聚酯纺丝工艺技术,新建有2条PTA生产线以及8条聚酯生产线。

今年,南通持续推进“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抓招商、促投资,动作频频、收获满满。上半年,全市招引总投资超5亿元内资项目和超3000万美元外资项目264个。45个省重大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51.8亿元,21个新开工项目已开工18个,开工率达85.7%。

高质量项目持续集聚,汇聚成全市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

强支撑:产业集群建圈强链

6月13日,由南通惠生重工建造的世界最大集装箱岸桥离泊发运,企业为芬兰建造的6台桥吊全部交付;总金额近20亿美元的浮式天然气液化(FLNG)项目稳步推进,是近5年来中国船企承接的首笔FLNG订单。

在手订单饱满、生产如火如荼,南通船舶、海工产业迎来又一个迅猛发展期。1-5月份,全市船舶海工产业企业开票销售621.6亿元、同比增长19.3%,其中,船舶海工总装企业开票销售230亿元、同比增长45%。船舶制造方面,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量、手持订单三大指标总体保持增长,其中截至5月底的手持订单106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3.8%,占全国近1/10。海工方面,重点企业手持订单交付期排至2026年,部分订单交付期排至2027年。

把目光从惠生重工移向绵延的江海岸线,我们看到的,是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突破成势、向“制造+服务”转型的图景。海工企业完工交付FPSO、海工辅助船、海工模块等16艘(座),新承接3000吨浮吊船、海上升压站、海工模块等产品11艘(座)。6月,招商工业海门基地交付我国首艘智能型FPSO“海洋石油123”,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集多项“数字新技能”于一身。

依托产业倍增三年行动补短、锻长、提质,南通产业集群成为挺起工业经济脊梁的强支撑。在产业“抱团”“建圈”和有为政府的引导下,我市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六大产业集群补链强链延链,今年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12.3%。

增后劲:创新策源动能转换

下一个万亿看创新。江海大地上,创新的力量正加速集聚。

走进市北高新通富通科净化厂房,清凉而明净。作为国内第二、全球第四大芯片封测龙头企业,通富微电将通富通科作为第七个基地,全力攻坚封测领域“卡脖子”技术,为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南通力量。

秉持创新基因,一大批项目登上了成长的舞台,南通创新型企业矩阵日益壮大。拥有600余人研发团队的南通星源,成为中国第一家产品批量出口海外市场的锂电池隔膜制造企业,上半年实现销售额约7477万元;中天钢铁围绕汽车制造、绿色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力,3条产线达产;江苏帝奥微电子去年成功登陆科创板,今年继续投入超10%的营业收入用于模拟芯片设计研发,为“中国芯”在全球赢得更多话语权……企业广泛链接创新资源,南通产业持续“智造”升级、华丽蝶变。

走好“专精特新”发展路、构建资源集聚强磁场。目前,全市累计获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7家(含2家培育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61家,创成2个国家创新型县市、3个省级创新型示范县(市、区),为高质量发展蓄足后劲。2020年至2022年,南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连续三年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全省唯一。

优服务:营商环境赋能呵护

战高温,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南通)传动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赶制订单。今年企业签订了多条海上风电安装船升降系统、桩腿齿条合同,中标超亿元城建盾构机主驱动减速箱大单,刷新国内单个最大盾构机减速箱订单额度。就在7月初,企业获得1000万元省级转型升级资金,不仅为企业流动资金松绑,更有力示范引导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

我市积极推动企业向上申请各类专项补助,今年首批省工业和信息化产业转型专项资金预算刚下达,南通20家企业(项目)获得超亿元专项资金。此外,今年全市已兑现市级认定类项目121个,拨付扶持资金2026.5万元;兑现市级申报类项目60个,拨付扶持资金8584.5万元。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也是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之基。今年4月,我市发布诚意浓浓、干货满满的“万事好通”南通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新66条。流程重塑、精准帮办、“保姆式”跟进……“新66条”中超过三分之一为全省首创或领先实施,成为南通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和载体。

“万事好通·惠企通”政策直达平台上线;实施“桩基先行”改革举措;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简申快享”;搭建平台帮助本地产业链供需对接;免费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诊断”服务……政府想妙招出实招,企业则用增资扩产投出信任票。

实业为本、科技引领、政企同心……持续推进制造强市建设,我市努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稳驭“经济航船”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星辰大海。

本报记者 朱蓓宁 刘璐

2023-07-14 1-6月,我市工业用电量、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增幅等稳居全省前列——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42430.html 1 3 挺起高质量发展的“工业脊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