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坎村曾经是如东县长沙镇经济薄弱村,去年,实现村营收入325万元,跨进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村、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绿美乡村行列。村党总支书记陆军带领村民全力拼发展,蹚出一条村强民富新路子。
拼出高产田,走出富民新“稻”路
这几天,和谐家庭农场场主高向平每天一早就跑到地里看看一天天长高的秧苗,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去年,村里头一回‘旱改水’,沙地种出亩产600公斤的稻谷,全靠陆书记一股劲拼出惠民项目落地生根。”
北坎村地处沿海,新中国成立后,6300亩农田一直种植低产低效的旱粮。村党总支书记陆军到任后,得知村民踮着脚尖儿渴望“旱改水”,拍板“用村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尽快让每一寸沙地成为丰收的沃土、让每一位村民的钱袋子更鼓。
破解农田零星分散、地表高低不平、耕作难、灌溉难,经过多方争取,前年7月,投资2355万元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开工,昔日的废沟塘、高低起伏的“巴掌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田”。
看到每一寸沙地成为丰收沃土,种田大户争相承包,一下子新增6家家庭农场。“旱改水”改出稻米香,改出稻谷高产、农民钱包鼓,改出村营收入年新增40万元,过去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一下子变成在家门口拿租金、领工资享受“双薪”待遇的工人。
服务保姆式,托起千亩果蔬园
6月11日上午,在村里千亩果蔬园承包44亩大棚的王彬告诉陆军:最近外地来采购蔬菜的少了,正为销路发愁。陆军赶到大棚一看,掏出手机,就与苏南、上海的蔬菜经纪人联系,谈妥每公斤田头批发价2.4元,解决了卖难。
菜农不请自到,排忧解难不过夜,这是陆军作出的服务承诺。到了大棚蔬果生产旺季,白菜、莴笋、茼蒿等集中上市,日产量可达20吨。而菜农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电商直销是外行,陆军发动能人开展网上直播带货、村干部助销等方式,助力菜农扩销。
2022年4月上旬,由于新冠疫情影响,蔬菜销售一度停滞,有订单无运力,菜农心急如焚。村里迅速成立大棚蔬菜保障工作专班,发动村民与当地企业和农贸市场对接,架起供需桥梁,让菜农的丰收果实变成一叠叠钞票。
6月10日下午,狂风阵雨袭击过后,村里的40多户菜农果农陆续接到陆军的了解灾情的电话。得知有两户的屋顶被狂风刮坏导致漏雨,陆军立即电话请来维修人员抢修,让菜农安心发展。
村容焕新颜,串起家门口的幸福
今年,北坎村全面推进公共空间治理。三八横河两侧河坡上,鸡窝鸭棚、蒜葱瓜豆和3座占用河坡的码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新栽的林带、刚刚披上的绿妆。今年3月,北坎村农村河道公共空间治理工程启动,决战一个多月,打造了6.3公里生态河。至此,黑臭水体变身一汪碧水的河道达到8条。今年4月,八横一纵9公里长的村道路肩实施颜值焕新工程。原来3米宽的水泥路,宽了1米,村民私家车来来往往,解决了会车难。
针对被违法违规侵占的村集体资产资源,村里开展拉网式调查,把被人长期占用的原村砖瓦厂、麦芽厂、建筑站倒闭后的143亩集体土地,依法收回,公开对外发包,披上新绿。
厕所革命曾经是北坎村的短板,村里把改厕全覆盖列入农村公共环境治理的头版头条工程,整村推进,县里下达全年改厕任务1076户,该村完成1876户,改一户成一户,获得满满的幸福感的村民点赞不绝。
本报记者 杨新明
本报通讯员 陈蓉蓉 冯益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