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市记忆

大生纱厂“辛亥九月”发行的钞票

□庄安正

大生纱厂计划发行十万元钞票,实际发行了“三万余元”。但是,这“三万余元”纱厂钞票,在南通“辛亥九月”及以后发挥了救济金融、稳定人心、促进工商业发展等积极作用。

大家对淮海实业银行在1920年1月发行的三种钞票(十元、伍元、一元)比较熟悉。事实上,南通更早在“辛亥九月”,即1911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以大生纱厂名义发行过上述面值的三种钞票,这事较少有人提及。

特殊时期

众所周知,钞票发行权归银行。南通“辛亥九月”以纱厂名义发行钞票,是在特殊时期才会出现的现象。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革命党人纷纷响应,大多数省份“趋于共和”,张謇亦顺应潮流,完成了从立宪到共和的历史跨越。11月8日,在张謇安排下,沪军都督府派狼山镇前总兵许宏恩率民军乘轮抵通,并于夜“七时入城”,协助南通和平光复。本地民众则“出城欢迎,道傍夹观者,男妇老幼约有万人,民军过处,拍掌之声如雷”。以张詧任总司令的军政分府总司令部随即成立,南通遭遇了千年一遇的特殊时期。

南通光复后,附近各县纷纷响应。但是,局面远未稳定,南京尚在清政府军队手中,南通除治安问题严重外,“金融异常恐慌,所恃以为援济之沪镇各银行、钱号均各停止汇兑”。“辛亥九月”正值南通新棉登场,因“汇划不通,市面衰败,民以棉花、大布上城求售,各庄皆因缺乏现款,停止收买,以致数日之间花价骤跌十余元,布骤跌五六角”,严重影响到纱厂运转与民众生活。另外,新政权经费开支,尤其是维持社会治安“军饷一项……省垣既无款可领,地方即不能不自为谋,当此人心惶惶,万一因应无方,致生哗变”。官商都希望总司令部尽快决断,“首谋救济金融,由财政处发行一种钞票,以资流通”。

特殊对策

军政分府总司令部下辖军政、民政、财政、司法等处。发行钞票,不仅事关财政处,而且成为总司令部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如果关注历史细节,我们可发现,张謇、张詧在南通光复前已预测到这一金融风险,并提出了应对方案。11月2日,《新闻报》透露,大生纱厂准备发行钞票,“藉以活动市面。已于日前在商会集议,由官商赞成,不日即将通行”。报道没有点明南通何人提出了解决方案,但显然只有张謇、张詧拥有以纱厂名义发行钞票的决策权。《张謇日记》显示,10月23日夜,张謇从上海返回南通,29日后赶往上海。中间在南通五天,张謇与张詧以及其他官商有所接触。故这五天,最有可能是张謇、张詧等筹商发行钞票的五天。南通光复后,预测成了现实,方案进一步完善,并作为特殊对策加以实施。

方案内容包括:第一,由财政处发行三种面值钞票,“共十万元以为购花之用,藉以活动市面”;第二,钞票以纱厂名义发行,以纱厂作为担保,缘于担心民众对总司令部“不甚信用”,故“暂由大生纱厂发行”;第三,钞票“限于通崇海之境流通”,“允各庄号,在本境交易及完纳赋税,一律通用”;第四,惩治伪钞,票面上印有“如有伪造,送官究治等字样”;第五,可以兑换银元,“复指定兑换处所……票面注明‘凭票即付’字样”;第六,规定钞票限于“辛亥九月”印刷发行。“一俟大局平定,仍由该厂兑现收回。”

存世七年

大生纱厂计划发行十万元钞票,实际发行了“三万余元”。但是,这“三万余元”纱厂钞票,在南通“辛亥九月”及以后发挥了救济金融、稳定人心、促进工商业发展等积极作用。钞票印刷发行原限于“辛亥九月”,民国建立,“总司令部撤销后,即已停发,嗣后均为逐渐收回者时期”,故纱厂钞票在南通市面存世只可能一两年,事实上却存在近七年。之所以流通较长时间,大致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纱厂钞票虽属临时性钞票,但纱厂为状元张謇所创,且就在民众身边存在,民国后又日见兴旺发达。将钞票与纱厂的信用与资产关联,在民众中可信度就很高,加以使用、兑换都很方便,“商家以便利关系,仍一律通用”。第二,张謇、张詧眼见钞票在南通市面上流通顺畅,商民称便,亦默许其继续存在,没有采取限期回收等强制性措施。“人民信用已深,乐于存放,不即赴兑”,南通社会甚至出现了专门收藏纱厂钞票的“藏票之户”。

变故发生在1917年5月,江苏省议会召开期间,有议员对南通长期使用纱厂钞票提出质询,南通“奉省令停止行用”,回收步骤加快。纱厂两次通告民众限期回收,截至1918年6月,仅剩“洋四百余元未兑”,宣告全部退出南通金融领域。

大生纱厂钞票不仅是张謇、张詧顺应潮流,谋求南通共和的见证,也是一种珍贵的钱币类文物。只是,这种钞票“辛亥九月”发行量不大,1918年回收结束时又绝大部分遭销毁,不知今天还有没有极少量存世,并为南通或外地的钱币爱好者收藏。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

2023-07-27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43873.html 1 3 大生纱厂“辛亥九月”发行的钞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