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评

江海锐评

做实战略支撑 挺起发展脊梁

□王梓宁

近日,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要求,“努力构筑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通州湾石化双循环基地‘两大战略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的新任务。高质量产业创新协同体系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作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节点和枢纽城市,南通在联动江海、跨江融合中迎来机遇,在对接上海、服务上海中加快发展,正奋力打造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就在前不久,“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合作”主题研讨在上海举行,沪通两地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等为遵循,建立沪通跨江协同创新的领导体制,形成了“创新项目对接、创新成果转化、创新活动牵引、创新效能提升”等推进机制。

做实战略支撑,挺起发展脊梁,需要持续在科创、产业、要素方面久久为功,努力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支点、重要一极。

瞄准科创资源协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需要以更大的政策支持、更优的服务意识、更好的基础设施推动创新资源跨区域跨领域配置,稳步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加快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围绕充分利用上海、苏南等先进地区科创资源雄厚的优势,运用“飞地经济”、产学研合作模式,推动设立科技园区、科创平台。关键技术需联手攻关。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重点环节,鼓励各大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揭榜挂帅”。科技成果需联动共享,建设科技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管理平台,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跨区域互认互通,“嫁接”更多优质科创项目,探索统一的技术交易市场,推动科技成果招拍挂、两院院士常态化“问诊”企业的机制。科创载体需联合使用,建设开放一批科创基地、科学中心、科研仪器,设立一定补助鼓励更多科技型企业抢滩入驻。

瞄准产业资源协同。以产业链为中心,推动大大小小的产业项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发展成果,推动产业链贯通、场景链共享、价值链互补、供应链对接、创新链整合,实现产业纵向整合、横向聚合、规模发展,培育壮大一批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经济能级和竞争力。在探索链上协作分工方面,上海、苏南地区汇集更多龙头企业总部、创新研发基地、设计营销策划等产业部门,能提供充沛的人才、资金、创新资源。而南通在项目落地、生产制造、物流仓储等方面更具比较优势,可以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产业环境支撑,在承接上海等地产业转移、外溢及配套等方面具有更大的成本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要以安全化为基准,以高级化为导向,以新型化为方向,加快构筑适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生态。

瞄准要素资源协同。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提速,亟须破除更多深层次的体制机制藩篱,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轨道上持续深化协同创新机制,促进各类创新要素流动更顺畅、更高效,让发展更具可持续性和生命力。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改善营商环境,深化改革开放,畅通内外循环,联通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完善市场准则,以市场化为导向,发挥好长三角地区人才富集、资本密集、产业聚集的优势,积极探索形成要素资源流动的新机制、新模式、新方式,破解要素资源分布不平衡、不充分等瓶颈约束,提升区域创新整体能力。还要崇尚法治思维,以法治化为基础,运用法律思维,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促进一体化共赢。

2023-08-04 江海锐评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44727.html 1 3 做实战略支撑 挺起发展脊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