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我市一家保险机构正式停止销售61款利率为3.5%的保险产品。近日,记者连续走访多家保险机构发现,寿险产品停售并非个例,停售的产品既有当前热销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也有养老年金险、教育年金险、重疾险等产品。
寿险新时代的开启,谁将成为主流?
停售信号早已释放
保险经纪人韦某最近几周“忙坏了”,从早到晚,找她咨询的客户电话经常打不进来。“和平时相比,我的客户咨询量翻了超过一倍。”她对记者表示。
从5月开始,不少保险经纪人向对市场信息敏感的消费者,集中推介他们口中的“最后一波”3.5%预定利率的寿险产品,“如果错过这一波,预定利率将很有可能告别3.5%”。
他们口中的“停售”并非空穴来风。从3月监管部门摸底行业利差损风险的座谈会之后,停售信号早已释放,利率下调已成为时间问题。
市区一家保险公司业务部经理告诉记者,该公司早在6月30日即停售了12款产品,7月20日停售了17款产品。
长期确定和刚性兑付是预定利率的特点。2021年以后,收益率已不足4%。长此以往,会“入不敷出”,调整势在必行。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预定利率下降,意味着保险产品变贵了,或者保障责任缩水。”
寿险新时代已开启
“相比之前能够提前一点知道产品即将停售,此次为了防止‘炒停售’,产品下架变得更为突然。收到通知一看,几个小时甚至半个小时之后产品就要停售了。”韦某称,她好几次在产品停售的最后时间遭遇保险公司的系统崩溃。
预定利率水平下降,最直观的影响是保险定价上升和收益下降。市区一家寿险公司的某精算师告诉记者,下调后,各家保险公司只能开发利率3%的新产品,保障型产品或价格上涨,或保障责任略有收窄,理财险及养老险也可能面临收益降低的局面。以利率为3.5%、总保费为100万元的储蓄险为例:利率下调至3%后,10年总收益少5万,20年总收益少15万,30年总收益少33万,50年总收益少108万。
其实,在2019年底,寿险行业已经历过一轮预定利率从4.025%下降至3.5%的换档,只是绝大部分消费者对此并不敏感。此次下调,正处于银行利率不断下调的敏感期,保险利率微小的调整,也会点燃市场的情绪。
2023年7月31日,保险行业正式进入“3.0%时代”。错过的,或许才是最好的。消费者将面对的,是一个产品性价比和保证收益全面下降的市场。
消费者该何去何从
“我赶上了最后一波。”市民张女士在得知预定利率下调消息后,在最后一天从民生银行南通分行购买了该行代销的寿险产品。她说,和银行理财利率相比,保险3.5%的利率还是比较诱人的,正好手头有一笔理财到期,就在银行的推荐下购置了该产品。
赶在7月31日之前上车的消费者“买到就是赚到”。对于不了解保险,甚至有抵触情绪的消费者而言,在3.0%时代,应该如何谋划适合自己的产品呢?
“保险机构一般会做两手准备,分红险产品和3.0%预定利率的传统险产品都会进行主推。”该精算师表示,相比收益确定的传统险,业内人士更看好有浮动收益的分红险。未来分红型保险、年金+万能账户组合计划等固定收益+预期浮动收益的储蓄险市场占比会提升。
在接下来的市场环境当中,究竟哪一种产品会成为市场的主流?是分红险“独霸天下”,还是分红险与传统险“各领风骚”?
“在接下来几个月的时间里面,市场可能都很难显现出定论。”他建议,消费者不要盲目跟风购买不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应综合考虑家庭情况、收入情况,根据自身需求确定投保何种保险产品。“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时间最终都会给我们想要的答案。”
本报记者 蒋晓东 顾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