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看南通

第六届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上,近3000名选手在14个专业赛道同场竞技——

拥抱AI,共筑未来之梦

在现场搭建一架“天梯”,挑战其极限拉力,保证平稳运行;无人驾驶智能车巧妙躲避障碍物,开关制氢阀门、读取非接触式芯片、自动停车……17日-18日,南通国际展览中心里满满的科技酷炫感,来自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近3000名创客少年齐聚第六届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决赛现场,他们手脑并用,玩转AI,给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

教育部全国性白名单赛事花落南通

未来属于科技。

从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阿尔法狗”,到火爆全网的ChatGPT机器人,人工智能已不是遥远的未来,正在指数级别地爆发式发展提升。

作为教育部批准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之一,由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主办的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已成功举办五届,参赛范围覆盖32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累计参赛人数达20余万人次。

这项含金量极高、被教育部列入“赛事白名单”的竞赛决赛缘何落地南通?“南通整座城市的科技创新氛围,以及近年来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打动了全国组委会。”团市委书记陈威涛介绍说。

南通历来崇文重教、重视科技。多年来,我市始终把普及青少年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创新热情作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内容,创新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建成青少年特色科学工作室16个,成功入选“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全国试点城市。

南通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韩玉兵告诉记者,经过前期接触、相关方案介绍,特别是全国组委会来通,对南通城市发展潜力、人文环境、城市建设、场馆硬件、相关配套设施等考察后给予了充分肯定,南通最终从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

跨多个学科更考验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未来智慧城市中,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功能型任务都会由无人车来完成。

穿越隧道、躲避障碍物、自动停车……无人驾驶智能车专项赛场,通师一附参赛选手谭朱越的智能车在模拟场地上按照要求进行竞技。“随着科技的进步,无人驾驶变成了现实,我特别好奇其中的奥妙,萌发了想要一探其中奥秘的想法。”谭朱越说。

“给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第六届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根据国务院2017年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关于人工智能科技的技术划分,在智能机器人应用、智能程序及算法设计、智能芯片及开源硬件、人工智能技术综合创新四大方向,设置14个专业赛道,经过线上线下选拔赛选拔,共有5000多名青少年入围了全国决赛。17日-18日,有近3000名青少年齐聚南通,展开现场竞技角逐。

这是一场跨越多个学科领域、考验学生综合素养的比赛。不仅需要一定的编程基础、创新思维,也非常考验参赛选手对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了解,以及对日常生活的感知力、领悟力。同时,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也尤为重要。

开源硬件创意智造专项赛中,来自上海格致初级中学的姜小天、贵州省贵阳市第三中学的董诗妍和澳门的杨海杰通过抽签,组成了一个团队。“我们展示的项目是兼容智能公交车站、图书馆、花园三合一的公共区域。”姜小天介绍说,智能的公交站系统主要为老年人服务,让他们能更及时更便捷地上下车;图书馆实行无人化管理,只需按下按钮,就可以完成卖书和借书两种服务;花园则可以进行绿化的监测。团队中三个人分工明确,姜小天负责硬件和公交车站程序的一部分,董诗妍和杨海杰相互配合,负责编程工作、外观制作和激光切割的编辑。“从半天的操作情况看,我们相互配合得还不错,调试完成后,再把外观安装一下就可以了。”董诗妍说。

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科技创新的种子

“科学的世界奇妙有趣,孩子们要用发现的眼睛去探索,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思考。”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明洋、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永飞分别通过音频、视频,勉励青少年树立报效国家的科学志向,保持探索未知的科学兴趣,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服务社会的科学情怀,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锻炼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时刻拥有一颗好奇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科技发明更好地服务我们的生活。”无人驾驶项目参赛选手、省少科院“小院士”获得者、南通中学附属实验学校学生李妍萱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有一些科技小发明。她曾在坐火车时,发现很多老人、小孩或色弱色盲人群不会认、看不清火车站贴的地标,于是她发明了摆放在月台边的升降式地标。“全社会都特别关注青少年科技教育,新时代的我们,更要增强科学意识和创新精神,今天争当小院士、小科学家,未来争当大院士、大科学家。”

“通过全国大赛平台,让孩子们有更多的交流,感受科技创新的氛围,了解最前沿的科技信息。”启东中等专业学校老师姚亮带着启东6支队伍来参赛,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科学老师,他认为大赛有利于助推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

“每一次‘科技嘉年华’走进校园,特别是走进农村的学校,更让我们感受到孩子对科技的热情和渴望。”南通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李维维说,“科技嘉年华”目前已先后走进50余所学校,参与人数突破10万人次。

今天的一粒“种子”、一个“苗子”,也许未来就是撑起科技创新天空的参天大树。

“我们内容设计上聚焦创新,聘请了来自30余家单位的53名专家教授、研究员参与评审,邀请院士与孩子们面对面交流。”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闫述军表示,科技创新要从娃娃抓起,大赛期间,中少中心还推出了少年儿童科学实践体验和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小创意、小课题“五小”成果交流,“我向科学家提个问”“给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短视频接力等活动,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科技创新的种子,引领他们走进科学世界,激发科学兴趣,增强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本报记者 卢兆欣 陆薇 实习生 储亦楠

2023-08-19 第六届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上,近3000名选手在14个专业赛道同场竞技——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46339.html 1 3 拥抱AI,共筑未来之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