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跨越山水 携手相亲

——南通援派干部人才倾情建设“第二故乡”

近日,在随江苏省党政代表团赴青海、新疆学习考察期间,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亲赴青海西宁市、新疆伊宁县,看望慰问南通援青、援疆干部人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重要论述精神,落实苏青、苏新对口支援协作最新部署,我市深化全方位交流合作,一批批援派干部和人才来到需要他们的地方发光发热,一个个对口支援协作项目落地见效,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

援青工作组:

跨越山海留下“南通印记”

因苏青对口支援协作,南通与贵德,相距2000多公里的两地,自此心相连、情相牵。对口援青以来,我市已派出五批次干部人才,他们将资金、项目、技术和先进理念带到第二故乡,在高原梨都留下“南通印记”。

贵德县人民医院大楼是投入4000万元资金的援建项目,今年6月,在南通援青医疗团队精心筹备下,医院肿瘤内科、肿瘤防治中心正式挂牌,填补了贵德及周边地区肿瘤防治的空白。第三批援青医生陈耀华在援青期间,帮助贵德县人民医院眼科制定了远期发展专项规划,加强对眼科年轻医师的业务培训,在当地形成“江苏眼科品牌”。我市已推动两地20所学校结对共建,并在省内率先启动“银发工程”,组织退休教师赴贵德开展支教工作。今年65岁的“青海女婿”洪伟和62岁的钱爱铭,从我市教学一线退休后,远赴千里之外,前往高原梨都支教,带动贵德师资力量提升,让南通的教育甘霖洒向高原“小江南”。

工作组并没有将对口支援简单定义为“给钱给物”,而是将目光锁定于产业项目,全力推进援建项目落地落实。在工作组推动下,贵德农特产品南通直销店开业,当地农副产品源源不断走进南通千家万户,“输血式帮扶”逐渐变为“造血式帮扶”。工作组还通过实施贵德文化旅游产业创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县全域旅游综合集散中心、贵德县乡村智慧旅游信息化项目、常牧镇岗查贡玛牦牛养殖繁育基地等12个项目建设,助力贵德农牧产业做大做强。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2019年底,贵德县正式脱贫摘帽,但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十四五’期间在贵德实施19个项目,涉及资金大概2.9亿元,截至目前已实施1.2亿元项目。”南通援青工作组组长曹铖透露。接下来,工作组重点在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农牧产品加工销售、文旅产品开发、新型环保技术应用等领域推动东西部合作,进一步加大贵德旅游及消费扶贫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南通文旅产业的人才、管理及市场资源优势,搭建贵德全域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援青,犹如一股股带着温暖的“活水”,源源不竭滋润着贵德大地。

援疆工作组:

谱新局接续浇灌“幸福之花”

2010年新一轮援疆工作启动以来,我市历届援疆前方工作组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建设、发展、繁荣伊宁县为己任,书写了新时代南通高质量援疆精彩答卷。2021年,工作组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今年4月,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背着行囊,踏上幅员辽阔的新疆大地。工作组发挥园区经济发展主战场作用,积极拓宽伊宁县纺织产业园发展空间,全力推进园区二期建设,15栋6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实现签约率100%。加大农副产品研发力度,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开发特色地理标志品牌,将更多伊宁产品变成伊宁商品。高标准推动科创产业园建设,设立科创引导资金,建设薰衣草创新研究院、北疆育种实验基地、青创直播基地等业态。

教育和医疗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围绕当地群众最关心、要求最急迫的问题,工作组带着真情实意、投入真金白银展开工作。安全快速高效推进南通第二实验学校建设,打造精品工程,确保明年9月1日前投入使用。实施新一轮“南通班”试点改革,花大力气办好家门口的“南通学校”。今年高考,南通援建的伊宁县二中本科率近85%、“南通班”本一率100%。为提升医疗援疆内涵,工作组推动南通龙头医院挂钩助力县相关医院,引进新技术12项;开展基层巡回义诊,免费发放药品,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南通优质的医疗资源。

“立足‘中央要求、伊宁所需、南通所能’,常思‘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推动南通援疆工作再上新台阶。”这是南通援疆工作组组长施张范反复思考的问题,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富民兴疆、文化润疆,努力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千里援疆践初心,此心安处是吾乡。援疆青年将伊宁视作第二故乡,全力当好援疆接力者与奔跑者,在新疆大地浇灌“幸福之花”,用奋斗指数换来各族群众幸福指数。

驻汉工作组:

对口帮扶托起“稳稳的幸福”

近年来,我市累计选派3批69名干部到汉中挂职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并圆满完成挂职任务,共同谱写通汉协作新篇章。

为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看世界,工作组深化教育等方面组团式帮扶协作。崇川区虹桥小学体育老师冯锋先后三次赴汉中留坝挂职支教,并多次自驾往返两地,策划组织通汉结对助学工作,为当地贫困学生募集爱心物资累计80余万元。医疗协作作为对口协作重要内容,对提升汉中整体医疗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杨晓清作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第十批援陕医疗队队长,通过手术带教、培训指导等方式,成功开展了15项新技术,使单孔腹腔镜相关技术及宫腔镜技术落地生根,使援建单位妇科从无到有,从弱变强,一举获得市级重点专科授牌,被评为“汉中最美援建医师”及“陕西省援建先进个人”。

汉中是劳动力资源大市,工作组鼓励苏陕项目、社会组织、东部企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或订单,实施就业稳岗行动,落实用工补贴政策,发展社区工厂,防止规模性返贫。得益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成为产业协作的重点。如今的“留坝民宿”,被打造成一张闪亮的名片,带动脱贫群众增收致富。“陕西DOU是好风光”是公益性促文旅增收项目,系列活动“秦岭玫瑰 未来之光”乡村公益友谊足球赛以及后续的万粉达人推荐团、民宿产业带培训、专场直播等,托起乡亲稳稳的幸福,助推当地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延续‘双向一路行,汉通一家亲’总方向,围绕各自优势或主导产业及支撑条件加强合作,强化市级统筹力度,推动合作项目、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精准产业链强链补链,在产业双向链接上久久为功;推动教育、卫生、旅游、文化传承(非遗)、宣传推介等方面深化交流与合作,在人文双向交融上绵绵用力;围绕‘四方双结对’工作要求,打造一批合作共建示范村、先进村,在乡村双向共建上创新实践,推动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南通第四批驻汉工作组组长徐宏华用“立品牌、树典型、见实效、结真情”概括了自己履新后的工作思路。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工作组开启向着更高目标进发的新征程。

虽然山水相隔,始终携手相亲。南通以大爱之城的特质,帮助受援地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变化,与各个牵手地共同谱写新时代的“山海情”。

本报记者 朱蓓宁 严春花

2023-08-22 ——南通援派干部人才倾情建设“第二故乡”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46616.html 1 3 跨越山水 携手相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