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获悉,第十一届“童声里的中国”少儿歌谣创作大赛已征集稿件123385件,比上届增加53%。
“童声里的中国”是通州区文艺工作者于2006年倡议开展的一项新童谣创作活动,是江苏“童”字系列美育活动的重要品牌,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10届少儿歌谣创作分享活动,已从长江之畔唱响神州大地、走出国门。
“童声里的中国”已办十届,花香满园。一直坚持将美育贯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过程,通过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艺术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们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从小在心中播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
这几天,通州区实验小学热闹非凡,学校合唱队、童谣朗诵队的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认真排练节目,为即将举办的“童声里的中国”长江青少年合唱节暨第十一届少儿歌谣创作大赛优秀作品分享会做准备。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说:“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
通州区文联副主席、童声基地副主任张锋说:“让孩子们唱新歌、唱健康的歌,用童谣传唱的方式以艺蕴德、以美育人是近年来通州区利用‘童声里的中国’探索出的一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好儿童的新路径。”
2006年,通州区委宣传部、区文联等部门在学校调研中发现,校园中传唱的儿童歌谣依然是几十年前流留传下来的老歌,甚至存在传唱灰色儿歌的现象,而契合孩子身心发展和时代特点的新儿歌十分匮乏,随即决定编制适合儿童传唱的新儿歌,并发出“创作和推广新道德童谣”的倡议。
首届“童声里的中国”新童谣征集活动从通州发起,立即获得全国响应。短短几个月,1.23万份稿件通过邮件、书信等方式,从繁华都市、乡村校园、塞外边陲纷至沓来。最终100首童谣结集成《童声里的中国·美德伴我成长新童谣精品集》。2007年12月6日,作品在北京首发。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题词“知荣辱、树新风、扬正气、促和谐”。
随后,新童谣传唱在苏州、南京、北京等地展开。截至目前,“童声里的中国”活动已成功举办10届少儿歌谣创作分享活动,发动征集50多万件歌谣作品,覆盖全国上万所中小学,惠及全国亿万少年儿童。
作为“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首批实验学校,通州区实验小学孩子是“童声里的中国”的亲历者,也是由优秀歌谣滋养长大的孩子。
通州区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张正一自小参加“童声里的中国”各项活动,2019年,他成为“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小歌手和形象大使,参与了基地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快闪、少儿抗疫歌曲《等妈妈回家》录制等活动。2020年,他主动提出取消自己10岁生日宴,将省下的钱捐给武汉用于疫情防控。“受‘童声里的中国’向善向上精神力量的感染,我力所能及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张正一说。
6月1日,关爱特殊儿童、关心孩子成长的儿童电影《向日葵中队》在南京一经首映,就引起社会热烈反响。截至目前,《向日葵中队》已在江苏、上海、北京、浙江等多地上映,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向日葵中队》讲述的是五(3)班的同学们面对“来自星星的孩子”莫离,从不解、困惑到包容、接纳,共同进步和健康成长。影片通过一连串校园生活故事,生动展现“向日葵中队”的孩子们阳光、友善、多彩、向上的风貌,同时讴歌米兰老师的爱生情怀和对儿童心灵家园的悉心守护。“童声里的中国”活动中培育成长的一批“德艺新苗”参演了影片重要角色。
如今,“童声里的中国”除了童谣创作做得好、儿童剧、儿童音乐,儿童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优秀作品也相继涌出。“童声里的中国”已成为南通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2012年,“童声里的中国”被江苏省委宣传部评为“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十大品牌”,2017年,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21、2022年“童声”歌曲连续两年登上央视“六一”特别节目的舞台。
“坚定文化自信,把自己好的东西坚持好,把外面好的东西借鉴好,与时俱进、开放发展,让孩子们有更广阔的眼界、更开阔的思路、更开放的观念”是“童声里的中国”越办越好的重要原因。
2014年,通州创意建立“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实行“实体化运作,基地化孕育”,承载创作、研究、展演、培训四大功能,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的融合、社会教育的补充。
基地开设了儿童音乐、儿童文学、儿童影视和少先队创研活动四大中心,培养儿童通过童声唱中国、童手绘中国、童身演中国等形式,欣赏美、追求美、展现美,推出多部充满时代气息、体现童真童趣、催人向上向善的优秀作品。如儿童剧《田梦儿》《青铜葵花》、儿童电影《三袋米》、广播剧《你明媚了春天》《永远的追“锋”少年》等。其中,儿童剧《青铜葵花》进全省中小学校巡演680余场,观演人次达60余万。动画片《追梦少年》荣登国家广电总局2021年度推优动画榜。其他多部作品荣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江苏省文华大奖等重要奖项。
在作品内容上,“童声里的中国”也坚持挖掘本地特色,紧贴时代脉搏,创作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和审美情趣的作品。刚刚在中国广播电视大奖2021-2022年度广播电视节目奖评选中获二等奖的广播剧《永远的追“锋”少年》是以通州区金沙小学五(2)班雷锋中队持续近60年的学雷锋故事为脚本创作的。儿童剧《因为爸爸》则以南通警界英模尤建华为原型。儿童电影《长大的儿童》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李吉林老师为原型创作。
4月6日,由省委统战部牵头,“童声里的中国”举办海外推广启动仪式,来自德国、匈牙利、奥地利等数十个国家的50余所华校和侨团组织负责人参加线上活动。匈牙利匈中双语学校、意大利中意国际学校等华校代表和中国驻法国里昂总领馆、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相关负责人通过视频连线发表讲话。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频道以中英双语进行全球网络直播,这是“童声”首次推向海外。活动现场,通州创编优秀童谣60首专辑,赠送海外华校学生。海外华裔青少年歌谣创作大赛、特色江海文化主题云课堂、国际少年文化体验活动及海外优秀获奖作品展演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7月4日,通州举行“童声里的中国”走进马来西亚交流活动暨“百所华校云牵手”集中签约仪式。活动中,童声基地向马来西亚3所华校捐赠了一批“童声里的中国”优秀作品集。通州9所中小学校与马来西亚、德国、法国、西班牙、加拿大的9所华校,以视频连线方式进行线上签约,缔结友好学校。
8月15日,为期10天的“童声里的中国”国际青少年文化交流体验活动在南通开营,来自奥地利、澳大利亚、西班牙、阿联酋等国的华校师生代表参加活动。西班牙托莱多市市长发来贺信。
儿童事业要发展好离不开各级党委和政府、社会各方面支持。今年年初,南通市委办1号文件下发《“童声里的中国”品牌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5)》,明确了工作的总体目标和“精品打造、扩大传播、阵地建设、深化研究、拓展形式”五部分14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在市级层面加强对“童声里的中国”的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形成市区、部门联动机制,凝聚工作合力。计划印发以来,南通市委宣传部多次召开“童声里的中国”专题座谈会、推进会,确保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
通州区决定,每年安排专项经费,保障活动常态、优质、高效,开展“童声里的中国”海外推广交流活动,推动“童声”品牌走向世界,引导青少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把“童声里的中国”打造成为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助力青少年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工作品牌。
曾多次参与“童声里的中国”少儿歌谣创作大赛评审工作的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少年诗刊》名誉主编金本表示,近年来,“童声里的中国”征集到的稿件不但数量增多,质量也大幅度提高,“不少创作者以参加过‘童声里的中国’比赛、获奖为荣”。
十七年来,“童声里的中国”已经发展成一个以江苏为圆心向全国辐射影响力的少年儿童思想教育与艺术培养品牌。“童声里的中国”的童谣也从长江之畔唱响神州大地、走进海外华人世界,一曲曲脍炙人口、健康向上的新童谣伴随无数儿童成长,滋润幼小心灵。
目前,通州正在打造少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验营实践区。 ·黄艳鸣·
图 童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