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提出3项举措:
据新华社约翰内斯堡8月24日电 当地时间8月2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在约翰内斯堡共同主持中非领导人对话会。
非盟轮值主席、科摩罗总统阿扎利,中非合作论坛非方共同主席国、塞内加尔总统萨勒,非洲次区域组织代表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布隆迪总统恩达伊施米耶、吉布提总统盖莱、刚果(布)总统萨苏、纳米比亚总统根哥布、乍得总理凯布扎博、利比亚总统委员会副主席库尼、尼日利亚副总统谢蒂马,以及非盟委员会代表穆昌加等出席。
习近平发表题为《携手推进现代化事业 共创中非美好未来》的主旨讲话。
习近平指出,这是我第十次踏上非洲大陆。2013年我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来到非洲,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10年来,我们秉持这一理念,同非洲朋友一道,从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中汲取力量,在团结合作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坚守道义,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守望相助,推动中非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进入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
习近平指出,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非洲正在全力建设和平、团结、繁荣、自强的新非洲。中非双方要同心协力,为实现各自发展愿景创造良好环境。要共同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旗帜鲜明反对殖民主义遗毒和各类霸权主义行径,坚定支持彼此维护核心利益,理直气壮坚持发展中国家的正义主张。要共同维护和平安全的全球环境,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倡导以对话弥合分歧、以合作化解争端,推动政治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维护全球生态环境安全。要共同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经济,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发展中国家更好融入国际分工,共享经济全球化成果。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促进文明包容互鉴。
习近平强调,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丰富多样。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最适合非洲,非洲人民最有发言权。推进一体化是非洲国家和人民自主选择的现代化道路,中国一直坚定支持并愿做非洲现代化道路的同行者。面向未来,中方将加强同非洲发展战略对接,继续支持非洲在国际事务中以一个声音说话,不断提升国际地位。中方将积极推动非盟成为二十国集团正式成员,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上支持就优先解决非洲诉求作出特殊安排,呼吁多边金融机构提高非洲国家发言权。
(下转A4版)
(上接A1版)
习近平就下阶段加强中非务实合作、助力非洲一体化和现代化事业提出3项举措:
一、中方愿发起“支持非洲工业化倡议”。中方将调动中国对非合作资源和企业的积极性,支持非洲发展制造业,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多元化。结合落实中非合作论坛“九项工程”,推动援助、投融资等资源向工业化项目倾斜。
二、中方愿实施“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中方将帮助非洲拓展粮食作物种植,鼓励中国企业加大对非农业投资,加强种业等农业科技合作,助力非洲农业转型升级。今年11月中方将在海南举办第二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并将再向部分有需要的非洲国家提供新一批紧急粮食援助。
三、中方愿实施“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中方计划每年为非洲培训500名职业院校校长和骨干师资,培养1万名“中文+职业技能”复合型人才,邀请两万名非洲国家政府官员和技术人才参加研修研讨活动。为支持非洲提升科教创新能力,中方还将实施“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启动10个中非伙伴研究所试点项目。
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如何解决发展赤字、破解安全困境、加强文明互鉴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中国和非洲正在通过共同探索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回答历史之问,携手推进合作共赢、和合共生、文明共兴的历史伟业。
习近平强调,明年,我们将在中国举办下一届中非合作论坛会议,再一次共商未来发展大计。我相信,中非双方将进一步发扬传统友好,深化团结协作,促进各领域合作蓬勃发展。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事业,必将为双方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
会议通过并发表《中非领导人对话会联合声明》。中方还发布了《支持非洲工业化倡议》《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
□杨谔
不是只有画画
才需要“写生”
都知道学习绘画需要画静物画模特,需要对景写生,以了解物理,打下造型、色彩等基础。写生的过程是人与自然交流的过程,传神写照,记录下生命的丰富与多彩,是艺术走向真实、生动、感人的极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若说学习书法不光要从临帖开始,将来也要进行“写生”训练,肯定有人会不以为然,认为这是故弄玄虚、胡说八道。
汉字主要是象形文字,造字之初,画成其物,一个字犹如一幅高度概括的简笔画。发展到今文字阶段后,文字中“象”的元素被“抽”走了不少,但事物的“根”与“意”还在,这是书法也可以、需要“写生”的理论基础。
西晋文学家成公绥在《隶书体》中描述隶书之美说:“或若虯龙盘游,蜿蜒轩翥,鸾凤翱翔,矫翼欲去;或若鸷鸟将击,并体抑怒,良马腾骧,奔放向路。仰而望之,郁若霄雾朝升,游烟连云;俯而察之,漂若清风厉水,漪澜成文。”与其说这是佳妙的隶书体应有的垂象表式,倒不如说这是书写者用隶书体对自然万物模楷取意(写生)的结果。
唐代李阳冰在谈到自己如何研究学习篆书时说:致力于古篆30年,见前人遗迹无数,但自省不过是得了古人的“形迹”而已。后来缅想圣人造字之初,通过师法自然的方法获得创造的素材与灵感,于是自己“乃复仰观俯察六合之际焉,于天地山川,得方圆流峙之形;于日月星辰,得经纬昭回之度;于云霞草木,得霏布滋蔓之容;于衣冠文物,得揖让周旋之体;于鬓眉口鼻,得喜怒惨舒之分;于虫鱼禽兽,得屈伸飞动之理;于骨角齿牙,得摆拉咀嚼之势。随手万变,任心所成。”这是一个何等宏大神圣的写生过程啊!游心宇宙,冥合自然,随意所如,千变万化。
杜甫《饮中八仙歌》中说:“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张旭这位“草圣”是如何炼成的呢?历代书论中多有议论,说他遇见担夫争道,又闻鼓吹,悟得了草书的笔意;观看了公孙大娘的剑舞,悟得了草书之神。不妨称这种现象为联想式写生。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深入解读张旭的草书说:“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正因如此,张旭的草书才纵心奔放、空前绝后、震烁一切。这是草书艺术对于人物内心的传神模写,写生这一形式于此完全退隐,书者无有笔墨,不见字形,实现了天、人、书三者的合一。
1958年,中共中央决定办一份杂志,定名《红旗》。毛泽东主席题写了20多幅刊名,在其中一幅旁写道:“这种写法是从绸舞来的,画红旗。”这是把舞蹈艺术当作书法写生的范本。台湾云门舞集有一个著名的舞蹈《行草》,动作造型、节奏旋律多从行草书中来,这是舞蹈艺术反过来把书法当作了写生的对象。
临帖实际上就是学书者对经典范本的写生,从“字”到“字”,是书法起步阶段的学成规矩;对自然万物的写生,是打通书法与人与自然的一个途径,属高级阶段。想要迈入高级阶段,须经过一个反复实践、尝试、提炼、转换、融合、升华、熟练的过程。以绘画艺术史上著名的“成竹在胸”为例,成竹在胸分两种:一种是慕远觅高,逾级躐等,虽说已把表现对象看得清楚,记得也熟,但临到真正表现时,非但不能相机出奇,反而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这是缺少实践与转化锤炼的缘故。另一种是对表现对象了然于胸,表达时初苦于物,后不为物所拘,且能意夺造化之工。第二种成竹在胸才是真正的成竹在胸。
突破固有思维,会发现不但书法、舞蹈需要写生,文学、音乐、戏剧、杂技,甚至工业设计都不例外。不同的艺术,写生的形式、途径、手法有所不同,实质却是一致的:那就是深入生活、理解生活、融入生活,最后用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来表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