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驱动科技创新的“主引擎”,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助推器”。今年以来,我市各金融机构积极响应、迅速落实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举措,增强民营企业信心,力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人民银行南通市分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我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5522.58亿元,较年初增加431.39亿元,同比增加556.23亿元,增长11.20%。
政策发力,提振民企发展信心
南通是民营经济大市,民营经济在全市GDP中占比近70%。在帮助民营企业恢复生机活力、持续发展壮大的背景下,我市政府、产业、金融等多方共同发力,增强民营企业信心。去年以来,我市密集出台各项金融支持政策,强化金融服务保障,为我市各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供给、提高服务质效等指明方向,助力小微企业“缓口气”“加把劲”,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去年4月,市金融局等三家部门联合发布“金融十条”,精准帮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市场主体解难题、渡难关;去年6月出台的“稳经济22条”,对增强金融助企纾困稳住经济大盘提出具体要求,人民银行南通市分行指导地区法人银行及时推出“复工闪贷”;去年11月,人民银行联合出台“房地产金融16条”,全面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今年4月,市政府办再次出台工作方案,推动金融服务全市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
一条条政策、一项项举措,无不展示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决心。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正式发布,提出“31条”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再次给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注入“强心剂”,我市各金融机构表示,将紧扣“31条”,不断拓宽民企融资渠道,提升民营经济金融服务质效,落实助企纾困和减费让利等政策,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畅通活水,激发民企发展活力
“这个产品不仅满足我们企业自身融资需求,也为链条下游企业提供了资金保障。”民营企业江苏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龙头项目企业。
(下转A3版)
(上接A1版)今年初,农行海安支行在走访调查时发现,该公司下游有不少小而散的经销商、养殖户等,为享受价格优惠政策、节约成本,往往选择一次性多进货,这也导致资金常常出现缺口。
为帮助“链上”下游企业解决后顾之忧,农行海安支行为其量身定制了“助业快e贷”融资服务方案,授信1亿元。该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被列入预授信白名单库的下游企业只需通过掌银、网银等自助渠道便可直接申请用信。目前,该行已为该科技集团公司导入白名单企业16户,累计提供贷款资金1200万元。据了解,该模式不仅有效帮助企业稳链纾困,还带动当地及周边农作物种植、家禽养殖和深加工业行业链的快速发展,惠及周边农户3.2万余户。
随着民营经济发展的变化,我市各金融机构在政策引导下,也根据市场需求和特点做出改变,畅通金融“活水”,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如优化金融产品设计提供综合服务方案,通过组建银团方式支持重大民营资本项目建设,用好各级政府财政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等。其中,各银行金融机构还加大信用贷款支持力度,有效缓解民营企业缺乏抵押物等难题。截至7月末,全市制造业信用贷款余额达到349.11亿元,同比增长32.74%。
主动出击,降低民企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贵,往往是摆在民营企业面前的“高山”。近年来,人民银行南通市分行积极贯彻落实信贷、债券和股权的“三支箭”政策组合,继续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力度,有效降低融资成本,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
“通惠贷”是人民银行牵头创设的专项政银金融产品,用于支持法人银行机构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截至7月末,全市已有17家银行投放近24亿元专项资金贷款,占全省已发放总规模的17.6%,惠及全市586户普惠市场主体,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2300多万元。
为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成本,去年人民银行总行创设阶段性减息支持工具,为普惠小微群体减息提供资金补贴。去年11月,某纺织公司通过南通农商银行陈桥支行申请的一笔贷款,在春节后就收到了银行返还的退息。据了解,人民银行南通市分行按照“应退尽退”“先退后补”的原则,已累计向63974户普惠小微市场主体退还利息1.8亿元,涉及贷款本金905亿元,为全市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经营减轻付息成本。
8月21日,人民银行授权公布最新一期LPR,其中1年期为3.45%,下调10个基点;这也是1年期LPR在年内的第二次下行,有力刺激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引导银行金融机构降低实体经济贷款成本。人民银行南通市分行表示,将以LPR下调为契机,继续推动商业银行合理调整存款利率及结构,推动LPR的下降传导至企业融资端。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市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20%,较全省平均水平低27个基点,同比下降31.95个基点;普惠小微贷款利率4.18%,同比大幅下降49.45个基点。
本报记者 蒋晓东 张水兰
本报通讯员 王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