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青
据《南通日报》报道,一直以来,海安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2022年底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海安名匠培养20条举措,涵盖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全链条,护航高技能人才成长。
技能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人才队伍的核心骨干,技能人才的“优势”便是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所在。以法定形式创新设立“南通人才日”、举办“江海英才创业周”活动、出台“人才新政4.0”……在江海大地上,一支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正不断壮大,在各行各业的舞台上发光发热。面对愈加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需要不断优化技能人才的培养,破好土、施好肥、育好苗,让技能人才的精彩人生,绽放在焊花飞舞、十年磨剑、淬火成钢的岗位上。
转变思维,打破传统观念“疆域土”。要纠偏技能人才低人一等的观念,让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在人才评选表彰、职称评定等方面占据更多一席之地。一方面要破除盲目崇拜文凭、片面轻视技能的传统教育观念和唯身份、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不良倾向,让有技者为才;另一方面,要扭转对技能职业人员脏、累、差的刻板印象,使其变为职场香饽饽,提高社会认可度和自身价值认同感,让人才愿种技能田。
完善机制,施好队伍建设“政策肥”。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建设技能人才队伍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我们坚持人才强市战略不动摇,形成了“才涌江海竞未来”的生动局面,应乘势而上,大力推进技能人才改革,为建成技能人才强市按下加快键。政府职能部门要为引进技能型人才出台新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完善人才制度,为健全技能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机制,打造技能人才队伍蓄水池。
涵养能力,育好技能人才“培训苗”。一技之长,能动天下。加强能力培训、补齐人才短板,永远没有休止符。要加快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构建以实训基地、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为载体的多元培训矩阵。通过技能大赛指向标,采取以工代训、以赛促学等形式,绘好引才路线图,激活人才源头活水,通过更多的培训,让更多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让各行高手轮番登台。
无论是建设制造强市、加强科技创新,还是破解用工结构性难题、满足企业发展需要,都需要更多技能人才。唯有深耕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沃土,才能让更多技能人才筑梦前行,竞相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