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位于南通开发区的南通开瑞易叉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场地上,一辆大卡车整装待发,车厢里是两大四小移动式升降平台。“这是苏州客户租用的起重设备,用于装饰装潢。”公司总经理韦庭鉴介绍。
促成这笔跨区域特种设备租赁业务的,是今年5月刚刚投入使用的流动式起重机械“通租赁”共享平台,也是南通开发区市监局在全省率先试点的创新成果。
派单抢单 高效快捷
“我们这个平台有着‘抢单派单’以及客户反馈等多项基础功能。”市流动式起重机械协会会长、“通租赁”共享平台负责人邹陆云介绍,平台有电脑端和手机端,操作流程与流行的打车软件类似,相当方便快捷。“求租方在平台发布使用需求,出租方接单(抢单)提供满足需求的设备,订单在双方确认后开始执行。”
邹陆云表示,通过信息平台共享租赁设备资源,匹配车辆与运输需求,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成本,提高供给效率。“这也意味着,这些起重设备都可以通过平台动起来,求租方和出租方身份并不是恒定的。”
有着超过200台起重设备的韦庭鉴对“通租赁”好处的感受颇深。“以往我们只能靠业务员开展地推,一家家去找客户。入驻这个平台后,客户可以自己找上门,3个月来,机械出租率提高了10%。”
更让韦庭鉴高兴的是,虽然有超过200台的起重设备,但有时候业务繁忙,自家设备周转跟不上,为了临时的需求购置新设备显然又不划算,那往往只能放弃部分订单。“现在有了这个平台,面对临时需求,我可以从出租方变成求租方,在平台租设备,更好满足客户的需求。”
实时监控 安全可靠
共享平台,在享受高效快捷的同时,关键的是如何确保安全。“通租赁”的诞生,首先要归功于南通开发区市监局两年前在全省率先开展的叉车“保险+技改”项目管理模式暨叉车智慧监管系统工程。
作为现代物流和各生产及商贸企业必备的作业工具,叉车在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方面优势明显,为企业生产、商贸流通、社会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作为一种自身质量大、流动性强、危险性高等的特种设备,其安全隐患大、事故多的现状不容忽视。
“以开发区为例,以往,场外叉车超过200台,大多停放于工业聚集区、物流园区、居民小区的道路两旁,用于开展招租、招售活动。这些叉车的车辆状况不明,游离于监管盲区,作业野蛮,安全隐患突出。”南通开发区市监部门负责人介绍。
为此,南通开发区市监部门对辖区叉车进行技术改造,安装智能芯片,相当于叉车“电子身份证”,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实时监控。目前,全区已有159家叉车使用单位、1500余台叉车完成项目对接工作。
与此同时,在项目开展以后,南通开发区持续跟踪收集数据信息,不断优化系统功能设置。结合企业实际,制订基础版和升级版的技改方案,以“套餐”式的服务理念,分层分类实施推进。叉车“保险+技改”工程将特种设备责任保险的事中协防、事后救济功能和技术改造的事前预防、提质升级功能有机结合,以保险来促进和推动技改工作的进程。
该工程实施后,叉车各类安全事件得到了有效压降,现场监督检查发现的叉车违章操作情况同比下降80%,全区未再发生与叉车相关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也正因为有了“电子身份证”,“通租赁”平台解决安全问题应运而生。
扩大范围 未来可期
目前,拥有“电子身份证”的叉车,率先登陆“通租赁”平台,入驻企业175家,3个多月来,共达成交易近600单。
上线以来,省市场监管局和各地市场监管局多次来开发区调研“通租赁”平台运行情况。省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副处长许纲认为,“通租赁”解决起重机械租赁行业资源分散、供需动态不平衡、供需信息不畅通、供需双方信任度低、竞争机制不充分等痛点难点,打通供需双方的信息壁垒,实现设备资源的有效整合,达到提高设备租赁效率、供需双方合作共赢和降本增效的目的,促进起重机械租赁行业的健康向前发展。
“在我们的计划里,平台共享设备类别除了叉车,还包括汽车吊、高空作业车等流动式起重机械。”邹陆云正计划扩大覆盖范围,让更多流动式起重机械“动起来”。
日前,南通开发区住建局和市监局联合组织召开全区建筑工地、市政工地施工单位的现场推广会,通过现场观摩、平台演示、线上实操等方式让与会人员充分了解平台便捷、安全的共享优势,进一步推动“通租赁”平台需求面的纵深发展。“我们也在搜集其他监管部门的诉求,在后台为新上线的起重设备量身定制管理模块。”邹陆云介绍说。
“未来,我们还希望引进新的运营团队,进一步提升‘通租赁’平台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覆盖更多区域,推动全市租赁市场的规范化、标准化,带动特种设备共享租赁行业迈入新阶段。”邹陆云表示。
本报记者 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