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10月起,来自省市县的16位第一书记先后分赴启东11个乡镇16个村。2年来,他们在广袤农村“大课堂”扎根锤炼,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惠民”课堂
补足群众精神之钙
“你看,村报上说,马上要着手整治脏臭的废弃坑塘了,村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9月19日,在东海镇丰利村第一网格的七彩驿站里,村民黄兰菊指着手中的《丰利月报》,和邻居们谈论起近一个月村里大小事。
办村报是东海镇丰利村第一书记沈赛娜的主意。2022年10月,启东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沈赛娜来到丰利村担任第一书记,经过走访调查发现村里发展士气不足。“凝聚人心、提振信心,首先要补足精神之钙,用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沈赛娜利用自身专业特长,设计丰利村logo,吹响了“丰采飞扬,利志拼搏”的发展口号。
今年2月1日,丰利村第一期村报出炉,涵盖重要政策、民生实事、重要活动等,并在村公共服务中心、网格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设立阅读点。“一方面提升村民对村务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另一方面帮助村民了解方针政策,提高思想认识。”沈赛娜说。
村里还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为党员送党报党刊,成立党员助农服务队,调动党员队伍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田间地头,并落实到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中。“给村里谋发展,首先要突破认知局限性,打开思路、开阔眼界。”沈赛娜介绍,除了帮助村民提高认知,自己也通过自学和集体学结合的方式提升理论水平。
“实践”课堂
为民解难事办实事
“孙书记办法多,村里农副产品卖得好,我们收入就多了。”采访中,谈起惠萍镇东兴镇村第一书记孙雪峰,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
东兴镇村是全国文明村,以农地稻麦、扣蟹养殖、桃林果蔬等特色产业为依托,发展形势良好。但孙雪峰驻村后没有因村里“底子好”而沾沾自喜,而是一心想着锦上添花。
2021年11月初,刚到村里的孙雪峰还没来得及“热身”,稻田种植户就找到村里寻求稻米销售之路。孙雪峰第一时间联系派出单位,通过“以购代扶”方式,销售2万斤大米。随着“東”牌大米品牌打响,孙雪峰牵线搭桥,全村先后售出44万斤大米,价值130万元,扶持种植大户,增加集体收入。
“我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派出单位江苏有线南通分公司是我最大的底气。”在孙雪峰看来,“娘家人”的支持增强了他工作的信心和动力。近两年的时间,在孙雪峰和村“两委”班子的齐心协力下,东兴镇获评“南通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村民钱袋子要鼓,脑袋也要富。”带着这样的想法,孙雪峰积极开展村镇企三方联建活动,为村里农家书屋捐赠图书,完善书屋基础设施,精心培育阅读队伍,扎实开展文化惠民活动,2023年,东兴镇村“云上书屋”入选南通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名单,目前正在争创省级示范五星级农家书屋。
“竞技”课堂
比学赶超中亮实绩
在市生态环境局7月底公布的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名单上,海复镇糖坊村榜上有名。“前期大家的努力没有白费,此次创建成功既给村添了荣誉,又落实了奖补资金。”糖坊村第一书记郎玮笑着说。
糖坊村是省级经济薄弱村。“村级经济搞不上,其他都是纸上谈兵。”郎玮接手这块“烫手山芋”后一直在为“钱”奔忙:整合荒废土地、招引农业项目、争创“生钱”项目……
早在今年初,村里就着手准备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创建事宜,但在具体工作中却遇到了难题。了解情况后,启东农业农村局第一时间派出技术团队现场指导畜禽防污治理,市水务部门下拨专项资金用于生态河道疏浚……“相关部门的‘及时雨’为村级经济发展‘强筋壮骨’。”郎玮介绍,截至目前,全村经营性收入达19万元,集体经济总收入近47万元,各项指标在全镇排名靠前,实现了从落后到先进的大幅度跨越。
第一书记履职,做得对不对、干得好不好,不能只看结果不问过程。根据农村工作实际,启东组织农业农村局、人社局、生态环境局等8个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评鉴团”,进村“把脉”、跟踪“巡诊”,做好第一书记最强“后援团”。此外,还创建“2+1”实践帮带机制,明确镇党委书记、派驻村党组织书记共同担任第一书记实践导师,“手把手”传授基层经验、指点破题技巧。
通过乡村“领头雁”实绩“晒比考”平台,启东开展第一书记“擂台比武”活动,激发他们在比学赶超的氛围中出实招、亮实绩。同时,树立实干实绩导向,强化正向引领激励效应,大胆提拔任用热爱农村、成效明显、群众公认的第一书记。今年以来,16名第一书记中已有2名优秀代表脱颖而出,走上基层领导岗位。
本报通讯员 张春柳 本报记者 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