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24日,南通大学啬园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内红旗飘扬、党徽闪亮,备受全校师生瞩目和期待的中国共产党南通大学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隆重举行。
大会上,南通大学党委书记尚庆飞作题为《凝心聚力 勇毅前行 为全面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提出了“全面开启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新征程”的战略部署。
聚焦五个“一流”,谱写“新通大”新篇章
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大学,究竟有何深刻内涵?对此,尚庆飞用五个“一流”,给出了铿锵有力的响亮回答。
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大学,是坚守育人初心使命、培养高素质时代新人的一流大学。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定高等教育的初心使命,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大学,是聚焦世界科技前沿、推动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的一流大学。要重点以基础医学为核心,以生物学、特种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学科为支撑,集聚一批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领军人才,产出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
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大学,是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一流大学。聚焦高端纺织、新能源、新材料、信息通信、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相关行业发展,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聚焦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和服务决策咨询等方面发出声音、取得突破。
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大学,是扎根江海大地、有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流大学。全力推进校地深度融合发展,形成名城名校“彼此赋能、携手共进”的南通样板。主动聚焦南通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布局和学科布局,使通大智慧成为服务地方的创新引擎。激励引导通大师生把论文写在江海大地上,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贡献更大力量。
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大学,是传承创新丰厚历史底蕴、承载民族复兴新期盼的一流大学。新时代新通大,就是要继续传承弘扬张謇爱国主义思想和教育理念,不断坚定广大师生的民族自信、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共同塑造一个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更有作为的“新通大”。
实施五大战略,加快建设“一流”大学步伐
瞄准“一流”,未来五年,南通大学将大力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大学的步伐。
——尊师重才战略。坚持人才强校之路,聚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靶向需求,打破人才发展壁垒,破除人才发展障碍,营造人才成长新生态,最大程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筑原造峰战略。坚持学科建设龙头地位,加强学科分层分类建设,形成相互支撑、重点突出的高原高峰学科发展体系。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特色学科建设,繁荣振兴文理学科,打造医学、工学学科新优势。推动跨学科交流合作,形成多学科融合发展新态势。
——改革驱动战略。持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着力改革绩效评估机制,强化创新资源高效配置,推动创新要素有组织汇聚,激发办学活力。
——开放融合战略。深入推进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打造城市与高校命运共同体,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深入开展高水平国际科研合作,与国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共建高水平联合实验室、联合研发中心、外国专家工作室。强化省部共建,拓宽与行业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合作渠道,不断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文化引领战略。坚持文化传承创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张謇先生探索教育兴国的精神实质,丰富发展通大历史传承中涌现的“通医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群体”“莫文隋”等文化高峰的时代内涵,努力构建新时代通大知识分子群体。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文化导向,不断弘扬以“祈通中西,力求精进”为核心的通大精神,努力汇聚起担负新时代通大人历史使命的强大精神动力。
实施“培根铸魂行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9月19日,南通大学举行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来自全国各地的8484名本科生、1984名研究生正式开启在通大的“求学问道成长之旅”。
“作为继往开来的新一代通大人,你们的求学之旅与学校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大学建设的发展蓝图同频共振,你们的奋斗之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同向同行!”通大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宇民深情寄语广大新生。
“我们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构建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和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尚庆飞强调,未来五年,通大将实施“培根铸魂行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牢固树立“大思政”工作理念,开展“课堂、网络、实践‘三位一体’的思政教学”工作。
二是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作为办好一流本科教育的核心抓手,主动布局“四新”专业。
三是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强交叉,精英化、个性化、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四是持续深化校地卓越教师协同培养。适度扩大紧缺学科师范专业招生规模,培养“大先生”式的“四有”好老师。
五是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构建高质量研究生培养体系。
六是用心用情做好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提升学生深造率和就业质量。
七是打造一批口碑好、实力强的学历教育品牌专业和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
八是统筹推进启东校区资源利用和杏林学院建设。
实施“学科突破行动”,加快一流学科建设步伐
5月11日,国际性第三方评价机构科睿唯安发布2023年5月期ESI数据,南通大学计算机科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行列。至此,该校共有9个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国际影响力和声誉进一步提升。
面对成绩,尚庆飞信心满怀地表示,未来五年,通大将实施“学科突破行动”,加快一流学科建设步伐,牢固树立学科建设龙头地位,加快形成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相互促进、交叉融合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学科生态体系。
一是集中优势力量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纺织科学与工程、药理学与毒理学等学科建设成为具有学术开拓性、引领性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学科。
二是重点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布局,建立跨学院联合、多学科攻关、跨学科创新的学科群建设机制。
三是聚焦前沿理论和颠覆性技术,带动新医科、新工科、新文科发展和学科体系快速转型升级。
四是构建分类别、多层次的学科发展模式与激励机制,实现资源配给与建设成效良性互动。
实施“人才聚力行动”,不断厚植人才发展优势
6月19日,南通大学青年学者联谊会成立,通过“青椒思想交流会”“青年学者学科交叉论坛”“进名校”“青年学者产学研用合作论坛”等活动,让每一位青年学者实现与通大的共同成长。
尚庆飞强调,未来五年,通大实施“人才聚力行动”,不断厚植人才发展优势,以一流的政策吸引人才,以一流的事业留住人才,以一流的环境服务人才,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局面。
一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拓展校地、校企合作引进人才新模式;重点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学术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二是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计划”,重点支持培育国家级人才项目。
三是完善“学术大师+创新团队”的建设模式,鼓励顶尖人才自主组建团队、自主支配经费、自主决定技术路线。
四是加快构建“一站式”精细化人才服务体系,使各类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五是用好南通大学青年学者联谊会平台,为学校未来发展提供充足的优质人才资源。
实施“科技攀升行动”,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源动力
8月24日,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公布,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获批资助项目20项,资助经费达762万元。至此,该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连续四年稳定在20项以上,充分展现了南通大学直属附属医院的科技创新能力。
“未来五年,通大将实施‘科技攀升行动’,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源动力,不断强化基础性、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成为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推动高层次科研项目、标志性科研成果、高水平科研平台不断涌现,原始创新能力、技术研发能力、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能力持续提升。”尚庆飞说。
一是开展组织化、集团化科研和多学科协同攻关,努力实现国家级重大科研平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多点突破。
二是深化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建好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大平台。
三是遴选一批基础深厚、优势明显的原创性项目和重大成果进行重点培育。
四是大幅提升对重大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充分激发科研创新活力。
五是积极搭建“南通大学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信息化平台”,持续推进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建设。
六是注重培育交通运输领域学术领军人物和科研团队,强化应用基础研究。
实施“文科振兴行动”,全力推进人文社科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南通大学已获202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7项,青年项目2项,教育学专项1项。获得省部级项目23项,得到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通报表扬。获得省教育厅重大项目9项,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尚庆飞表示,未来五年,通大将实施“文科振兴行动”,全力推进人文社科高质量发展,按照“夯实基础促提升、打造精品聚特色”的发展路径,持续推进文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形成百花竞放的文科发展格局。
一是实施学科建设攀登计划,全力支持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中国语言文学等一级学科申报博士点。
二是着力引进一批文科领域学术造诣深厚、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并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大家。
三是实施重大项目成果培育计划,加大重大学术成果奖励力度。
四是重点支持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通大学基地等智库建设;重点围绕国家战略决策、文化传承创新、张謇研究等领域,贡献更多通大智慧。
实施“开放拓展行动”,加快构建开放办学新格局
4月27日,在“2022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涉外办学研究委员会年会”上,南通大学被评为江苏省涉外办学工作先进单位。
目前,通大共有2个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4个中外高校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涉及中澳建筑学,中意音乐表演、会计学等,招收588名学生,约90%的毕业生进入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爱丁堡大学等世界名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未来五年,通大要大力实施‘开放拓展行动’,加快构建开放办学新格局。”尚庆飞表示,通大要以更加开放、自信、主动的姿态“引进来、走出去”,加快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局面,推动学校成为对外交流交往的新高地,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
一是实施全球合作伙伴推动工程,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构建深度互动的国际合作网络。
二是实施“一院一品”国际合作工程,支持学院“走出去”发展。
三是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升工程,与世界知名大学积极构建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多选择的人才培养平台。
四是实施国际化师资引育工程,引进高水平海外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五是实施国际科技合作推进工程,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等科研合作平台。
六是实施“留学通大”品牌建设工程,重点拓展博、硕士专业和学历生规模。
实施“治理增效行动”,充分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4月21日,在“江苏省高校后勤协会能源管理专业委员会2021—2022年年会”上,南通大学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能源管理先进单位”。这是今年以来该校继“江苏省公共机构节能低碳示范单位”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未来五年,通大将实施‘治理增效行动’,充分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尚庆飞表示,通大将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积极拓展办学资源,加快构建功能清晰、集约高效、协调有序、富有活力的资源配置体系,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严格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教授治学,吸纳校友等社会力量参与学校治理。
二是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充分激发学院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是强化资源统筹配置,确保学校资源向重点领域倾斜投入,向绩效优秀的单位倾斜投入。
四是完善管理服务运行机制,为师生提供舒适化、专业化、现代化的服务保障。
实施“文化赋能行动”,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9月11日,市教育局公布第十四届“感动南通·教育人物(群体)”评选结果,南通大学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荣获提名奖。
截至目前,通大莫文隋研支团已连续向青海省贵德县派出8批、向新疆伊宁县派出3批共52名一年期支教志愿者,承担语文、地理等11门类科目教学,直接教授学生5000余人,成为江海志愿者的一张靓丽名片。
“我们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讲好新时代通大故事,弘扬新时代通大精神,彰显新时代通大气质,打造通大人共同精神家园,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提供不竭精神动力。”尚庆飞表示,未来五年,通大将实施“文化赋能行动”,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师生员工把“中国梦”与“通大梦”“个人梦”有机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二是传承创新新时代通大精神,加大对张謇爱国主义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挖掘整理与弘扬创新力度。
三是大力弘扬严谨治学、求实创新的学术文化,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四是打造体现学校专属印记、江海地域特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文化建设品牌。
实施“服务南通行动”,推进城校深度融合发展
6月28日,市委组织部与南通大学党委共同举办“强链兴企·校地融合”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16个市级产业链党建联盟党委与通大相关学院党委签订共建协议,旨在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学校发展动能,助推南通高质量发展。
在尚庆飞看来,立足南通、服务南通,这是“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办学理念的历史传承,更是南通大学扎根江海大地办学的现实需要。“我们要主动对接南通发展需求,打造校地融合发展共同体,促进学校创新资源与南通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需求深度融合。”他表示,未来五年,通大将继续实施“服务南通行动”,持续推进城校深度融合发展。
一是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专业,加快建设通大微电子学院。以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为基础,整合理工、生命科学等学科资源,加快建设通大人工智能研究院。以海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药学院、特种医学研究院、地理科学学院等为依托,加快建设通大海洋研究院。
二是实施“基础教育教师能力素质提升计划”,打造南通特色的国家一流名师教学团队。
三是围绕“深化健康南通建设”,加强学校驻通各附属医院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建设。
四是聚焦南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题研究,深化与市域文化资源共建共享。
实施“医教研协同行动”,全力打造医学教育新高地
5月24日,作为南通大学建校111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传承通医优秀知识分子群体精神,造就新时代通大优秀青年人才”院士访谈会如期举行。南通大学杰出医学毕业生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段树民、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与青年教师代表面对面,畅谈“通医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的精神实质。
“医学教育是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两大战略的连接纽带,也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我们要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催化剂’,扎实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积极探索具有通大特色的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新路径,使之成为学校在新征程中重塑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支撑。”尚庆飞表示,未来五年,通大将实施“医教研协同行动”,全力打造医学教育新高地。
一是不断提升医学学科建设水平,通过医教研融合和一流专业建设,以点带面形成特色专业群。
二是创新培养机制,促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互通共融,开设基础医学专业强化班,加速培养优秀拔尖医学人才。
三是鼓励学科交叉,促进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特种医学等博士点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医学人文学科建设。
四是积极推进通大附院高水平医院、研究型医院建设,深入推进“医学教育基地提升计划”。
砥砺奋进再出发,满怀信心向未来
蓝图已绘就,扬帆正当时。放眼全球,立足中国,聚焦江苏,着眼地方,南通大学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转型升级的历史窗口期、争先进位的发展黄金期。
“党委组织部将以第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为契机,进一步坚持选贤任能,在实干担当中锻造干部队伍,为推进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通大组织部部长吴如高说。
通大高层次人才办公室主任李清湘表示,今后,人事部门将以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扩大人才引培的深度和广度,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打造一流师资与人才队伍。
通大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汤艳峰表示,将坚持学科龙头地位,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完善学科管理制度,建设优势重点学科;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优化培养结构布局,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通大特色的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强校之路。
“我们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胸怀‘国之大者’, 科学把握国际国内大势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呼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的新期盼,全面开启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新征程。”尚庆飞说,这是南通大学“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郑重承诺,也是南通大学全体师生的美好愿景,更是南通大学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时代担当!
·冯启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