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通州区蟹农马洪建接到的河蟹订货电话不断,他喜滋滋地告诉记者,每天有近千只精品蟹销往全国各地。
中秋、国庆长假,河蟹成为市民餐桌上的“重头戏”。眼下,通州最早的一批本地母河蟹已经上市,不少被全国各地的“饕餮客”预定。
河蟹肉质鲜美受欢迎
25日上午,通州区东社镇东平村刘元春河蟹养殖场内,工人们忙碌已经接近尾声,近1000公斤河蟹打捞装袋,他们还在做最后的检查,将一些蟹壳尚软的河蟹重新放回池塘。
刘元春养殖河蟹已经有30多年。2020年他在东社镇流转200亩水面开始养殖河蟹,经过几年发展,目前刘元春的河蟹养殖水面已拓展到近500亩。
本地河蟹虽然不及阳澄湖、大纵湖等地的螃蟹有名,但凭借个大体肥、肉质鲜美细嫩等特点,也深受市民的喜爱。刘元春的河蟹大多发往上海、扬州、无锡、泰州兴化等水产市场,“我的河蟹每次到达市场仅需一小时左右就销售一空。今年才开售,已经销售河蟹超5000公斤,销售额60多万元”。
通州区水产站党支部书记蒋建斌介绍,通州滨江临海,土壤和水体中矿物质微量元素丰富,非常适合河蟹养殖。目前全区共有河蟹养殖面积6000亩左右,其中百亩以上面积的养殖户22户,总产值预计6000万元。
八成精品蟹销往全国各地
27日早上6时许,天刚放亮,马洪建就带领工人在位于通州区十总镇沙家坝村的蟹塘里播撒饲料。
通州西亭人马洪建养殖河蟹已有8年,谈起“养蟹经”他滔滔不绝:“河蟹要想养殖好,水质和饲料都非常关键。”马洪建介绍,他在蟹塘里种植了伊乐藻、轮叶黑藻和苦草这三种水草。它们不仅能净化水质,还能为螃蟹蜕壳提供场所。
马洪建蟹塘里的螃蟹吃的是海鱼和玉米粒制成的混合饲料,这种饲料虽然较普通饲料成本更高,但养出的螃蟹蟹壳更脆、肉质结实,煮熟后也能吃出浓浓的蟹味。马洪建说,他养殖的精品河蟹已连续三届捧回由上海海洋大学主办的全国河蟹大赛“金蟹奖”。
今年风调雨顺,河蟹不论规格、质量、还是产量都要好于去年。马洪建蟹塘的产量相较去年增加了20%,大规格的河蟹比例也有所提高。“目前塘内最大规格的母蟹已有7两多,过了中秋节,大规格公蟹也将上市。”马洪建说,自己的河蟹都是以礼盒的方式按只售卖,价格相较于普通蟹每斤贵了二三十元,但是依旧供不应求。
近年来,通州蟹农不断提升养殖理念、改变销售模式,据统计目前全区80%精品河蟹销往全国各地。
专业指导助力蟹农增收
当前,正是河蟹红膏育肥的关键时间点,也是河蟹养殖的最后阶段,通州农业农村局水产站工作人员上门为十总镇菁乔质选家庭农场主陈亮送去实用技术。“现在昼夜温差比较大,有时还受天气的影响,会出现池塘缺氧、pH值升高、倒藻等一系列问题,这段时间里一定要加强河蟹的管理,包括水质调理、水草养护、饵料投喂等,每个环节都重要。养殖户在管理上始终不能放松。”蒋建斌说。
陈亮从2020年初开始养殖河蟹。其间,通州区农业农村局对他开展了为期两年的结对服务,为其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助力打造精品河蟹。今年菁乔质选家庭农场的河蟹产量较往年增产了10%。陈亮说:“专家们告诉了我很多有实际意义的经验,现在我已经能够通过螃蟹的外表来观察它的健康情况。”
近年来,通州区水产站积极创新和推广河蟹养殖新模式,打造江苏省河蟹产业技术体系南通推广示范基地,助力农民增产增收,先后集成“蟹种绿色生态培育技术集成”“河蟹1132生态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2个成果,获得南通市农业技术推广奖。
本报记者 任溢斌 黄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