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城市记忆

“西场”地名有来历

□程太和

海安西场的地名是有来历的。但“西场”不在海安之西,而在海安之东。“西场”之所以称“场”,是与盐场有关的,西场曾为盐场场署所在地。而西场带一个“西”字,是因为还有一个“东场”的存在,这“东场”就是“栟茶场”,也就是今天的如东县栟茶镇。西场历史上属如皋县管辖,栟茶场历史上属东台县管辖。西场不仅设有盐场场署,还曾设有巡检司署,当年如皋县只有西场、石庄两地设有巡检司署,巡检司署巡检为正九品官员,直属县令管辖。每年如皋县的祭孔活动,正献官(亦称“承祭官”)是县知事,专献孔子;分献官有教谕、训导,分献四圣、十哲;西场、石庄两巡检分献先贤、先儒。其他官员随班陪祭。正九品主官的年薪多少不清楚,只是看到一个史料,清同治七年(1868)丁家所董事顾元才建引蒙义学(相当于后来的初等小学堂),西场巡检孙德成“捐廉二十千”,奉献爱心。

西场曾叫“旧场”,这“旧”是相对于“新”而言的。“新场”又在何方呢?就在西场东18华里的“堡河口”,堡河口地处李堡镇东南首,因“堡河”得名。李堡镇西北隅的老丫嘴有条弯弯曲曲的河流叫“堡河”,堡河绕李堡南郊向东南方向延伸至古运盐河(今称“栟茶运河”,历史上也称“串场河”,如皋人称之“北串场河”),堡河与古运盐河交汇的地方就叫“堡河口”。堡河口新建了盐场场署,西场场署就叫“旧场”了。

西场又曾叫“邱场”,这“邱”是姓“邱”的“邱”。这“邱”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得从明嘉靖年间的倭患与抗倭说起。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至三十八年的六年间,有数股倭寇犯境,从几十人的小股到几百人、数千人的大股,危害范围达海门、通州、如皋、泰兴、东台、海安东乡诸城镇,而以如皋、海安东乡为最。倭寇野蛮凶残,劫掠烧杀,无恶不作,与八十多年前日寇侵华暴行如出一辙。为增强御倭能力,嘉靖三十七年(1558),巡抚都御史调山西游击将军(相当于现在的游击队司令)邱陞率边兵二千驻防,又设中军官一员,管哨官千户四员。如皋丁堰、海安东乡丁家所等地设哨所。海防副使刘景韶驻如皋指挥。嘉靖三十八年(1559)四月初七,倭寇由通州北犯,一股先至如皋丁堰镇河西,接近蒋铺镇附近。巡抚都御史李遂命河南四户王良、吕雄率毛兵七百人与战,斩首七级。倭益兵力战,良、雄死难,毛兵亡四百余人。倭乘胜冲击驻河东之邱陞营,邱奋兵斩贼首二十九级。倭沿运盐河转征西北。十四日,邱陞与倭一部激战于海安镇西之曹家庄,斩首一百二十七级,倭拼死突围。六月,江南逸倭复犯通州、如皋、海安东乡,邱陞与刘景韶陈兵西场附近待倭。倭极骄狂,徜徉而来。邱与刘以骑兵张两翼冲其腋,以大炮手摧其中锐。交战不久,即俘斩三百多,倭寇大乱,群奔入仲家园,邱、刘合力追围越三昼夜,斩大酋长以下一千五百二十七级,并于古运盐河北堍堆巨坟纳倭尸,这就是抗倭后留下的“倭子坟”。二十九日夜,大雨滂沱,邱陞不顾连日征战鞍马劳顿,穷追余寇,途中马失前蹄坠地为敌所害,士民闻讯无不痛哭流涕。刘景韶统率全军,尽歼倭于刘庄场等处。斯役历三月,杀倭三千余人。倭受此大创,直至清季三百余年间再不敢犯境。邱陞、刘景韶驻扎如皋、海安东乡二年,扫灭倭患,功高无比。都御史郑晓疏于朝,嘉靖年间立专祠祭祀以彰其功。邱陞杀倭成仁于西场,百姓殊念,改称其地为“邱场”也。如今,邱陞、刘景韶抗倭的故事依然在江海大地流传,人们用口耳相传的故事向孩子们讲述明代邱、刘两位英雄的抗倭事迹。

2023-10-12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51358.html 1 3 “西场”地名有来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