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宣讲理论政策,守护长江母亲河,帮扶关爱特殊群体……一个个温暖感人的志愿服务故事,奏响新时代文明实践乐章。13日举行的南通市第三届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现场答辩活动上,涵盖理论政策宣讲、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等各方面的34个志愿服务项目,现场“PK”,各展风采。
“我们的项目以‘理响东疆’总品牌为引领,现已培育和形成了33个富有特色的理论宣讲子品牌。”名嘴+骨干、配菜+点单、线上+线下、行业+矩阵……启东市“理响东疆·E启讲宣讲团”志愿服务项目让省内高校专家、民间秀才、优秀青年站上宣讲台,利用传统阵地、云端课堂等载体,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必修课”、高质量发展“实践课”、群众关注“惠民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项目负责人朱咏梅介绍,项目持续把宣讲理论送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学校、军营、两新组织、网站,累计覆盖受众80万人次。
“首创‘不起诉+公益服务’制度,让轻微刑事犯罪者自愿参加公益服务,使之心有所触、心有所感、心有所往。”“从心启航”社会公益服务项目负责人张达伟介绍。2020年起,南通开发区检察院“莫文隋”志愿者分站将志愿服务与检察本职工作相结合,与“莫文隋”志愿者总站携手,积极引导危险驾驶犯罪以及盗窃、故意伤害(轻伤)等轻微刑事犯罪拟相对不起诉人从犯罪者转变为志愿者。自项目开展以来,先后有138名拟不起诉人自愿参加志愿服务,检方作出不起诉决定后,至今无一人重新犯罪。“我们的志愿服务深入网格、校园、社区、企业,使项目品牌社会效益最大化,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效果。”
如东县绿源环保志愿服务队实施的绿苗成长项目面向全县中小学生,通过组织参观污水处理厂、垃圾发电厂、生态环境展馆、环境监测站等“小体验”,使孩子们沉浸式感受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促成环保理念“大教育”。“目前累计组织开放活动30多场,现场参观约2000人次。”负责人夏慧敏介绍,项目还招募了100余名“青绿如东”小志愿者,不断推动环保宣传进社区、环保服务进企业、环境整治进小区、环保监督零距离,动员全社会力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半个世纪以来,支撑着我坚定走雷锋之路的力量是雷锋精神。”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中国好人”刘宏燕这样说道。由她发起,海安市鸿雁志愿服务大队与海安开发区580志愿服务大队共同实施的“跟着宏燕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 (下转A2版)
(上接A1版)重点围绕海安各区镇留守儿童、孤儿、孤寡和空巢老人、残疾人、抗战老兵、低保家庭等特殊群体,常态开展“爱心助空巢”“关爱抗战老兵”“义务守陵”“情暖回乡路”“宏燕课堂”等志愿服务活动。“已累计带动2万多名志愿者开展活动千余次,受益群众3.8万余人次。”
今年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连续举办的第三个年头,三年来,共有96个优质志愿服务项目从大赛脱颖而出、落地生根。本次大赛围绕“三新”标准,即新思想、新风尚、新生活,构筑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蓄水池”。“与前两届有所不同的是,本次大赛文明实践的比重加大,志愿服务成为文明实践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更加注重理论宣讲、思想引领、习惯养成、群众参与等方面的内容,着力打造一批接地气、聚人气、受欢迎、见实效的服务品牌。”市委宣传部志愿者工作处处长石卉表示。
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站)评选,推动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同向发力,打造“一域一特色、一地一品牌”,推动全市文明实践工作有特色、常态化、传得开、叫得响。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充分挖掘整合资源,用好“家底”服务大众,策划设计具有引领性、精准性、持续性、成长性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共建、共育、共享”促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动员和制度化发展,进一步丰富发展江海志愿者品牌内涵,用生动实践绘就文明南通靓丽长卷。
本报记者 陆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