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学与思

协商文化的文学史学和哲学探溯

□叶沈良

协商文化蕴涵着中华文化的文化内核和中华文化的历史积淀,也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哲学思考。

协商文化的文学意境是“和”

“和”文化代表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和”文化的民族,其理念体现在生活的各个层次和交往的各个方面,包括文化、生活的交流,政治、经济的来往,民族、国家的沟通,以“和”为先导来推进中华民族前行。

“和”文化的渊源。从文化流源来看,中华文化是儒释道的融合,儒家倡言孝悌忠信、人性和谐;佛家讲究慈悲为怀、众生和谐;道家推崇道法自然、天下和谐。从思想溯源来看,文学思想著述诸子言“和”,如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庄子的“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史学思想传述将相协“和”,如负荆请罪是传统文化中将相和的传世故事。武学思想阐述修武为“和”,如汉字“武”的造字本意为“止戈”,习武为健身、防身,不是为争斗、战争。从艺术探源来看,文学著作有“和”的文学佳篇,如《岳阳楼记》名句“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舞台艺术有“和”的文艺佳作,如舞剧《丝路花雨》,表现了丝绸之路的和荣美景。书画艺术有“和”的文化佳画,如中国画“荷花与螃蟹”的组合,蕴含和谐的生动场景。可以说,“和”文化推崇心境和顺、思想和合、艺术和鸣的精神价值。

“和”文化的传承。从人际传承来看,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高度家庭认同感的民族,家庭绵延,从传统祖宗十八代的称呼便可见之。从家国传承来看,家国追踪可述,文成公主进藏、昭君出塞匈奴成传世佳话,是一种家国风范;家居追求可入,中式宅院体现中国人“家和万事兴”的追求;家事追行可见,中华灯笼体现和睦、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从民族传承来看,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承载着“和”文化的深厚内涵:春节盼望和满的心愿、元宵相依和好的心意、清明祈祷和荣的心神、端午共仰和顺的心曲、七夕追求和爱的心意、中秋眷恋和安的心情、重阳希冀和睦的心境。可以说,“和”文化推崇家庭融合、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历史价值。

“和”文化的发展。推进人心和善,中华民族传承人心和善的理念,以人心的和善延续相互之间的发展。在人与人之间、家与家之间、国与国之间,始终以“和”为心声。推动协和万邦,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与友邻民族交往的基本原则。透过丝绸之路的云,沐过“一带一路”的风,协和万邦让“和”文化渗入心骨。推崇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民族血脉深处的精神追求。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诠释了中华民族礼仪万邦的情怀。“天宫一号”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映照在无际太空。可以说,“和”文化推崇共守核心理念、共护人类命运、共享幸福安宁的时代价值。

协商文化的史学意韵是“商”

“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处世观念,中华民族在“商”的观念引导下,相互之间商量和沟通成为交往的主要形式。“商”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有其重要的历史贡献,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王室更替以“商”谋人。上古时期,便有以王为中心的多方参与的商量机制。禅让制在上古时期是比较流行的权力交接方式,当时的“天子”只是部落联盟首领,部落间有什么事由其召集大家一起商讨解决。共商大事,以德选人,尧舜禅让是中华民族协商文化的一个标杆。

朝代进退以“商”谋事。春秋开始,各诸侯国所设置的“行人”之职责已与《周礼》中所记的行人有很大不同,他们不再以接待为主要职责,而是出使各诸侯国、执行外交使命,以“商”谋事为主要职责。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后,协商政治更为活跃,成为中国传统政治绵延不断发展的一支重要文化力量。

民间交往以“商”谋谊。郑和远航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欧洲地理大发现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郑和远航实现的是民间交往,所行之处,主要是通商联谊,沟通国与国、邻与邻之间的感情,形成万国来朝的局面。

中华民族以“和”为基,以“商”谋事,始终秉承平和、平等的理念商量、议事。以“商”为谋的出发点,奠定了中华民族与外来民族相互沟通的基石,演化为国际交往、国家治政、民间联谊、个人处世的思想内涵。

协商文化的哲学意理是“协”

中华民族秉承先人的思想智慧,以“协”容思。在提升哲学智慧、思想方法与价值追求的过程中,注重“协”的概念,协同、协商、协力推进社会各方面进步。以“协”为主,既有商量又有策略,共同推动个人成长、国家进步和世界发展。

协商文化的哲学智慧。中国哲学智慧认为,天、地、人是彼此独立又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系统,世间万物“相成”“相济”。协商文化在多元差异中寻求理解、尊重、体谅、沟通,求共识与共处,建立一种理想的和谐人际关系。

协商文化的理性思维。“中”“和”“协”,蕴藏中华民族思维的奥秘,奠定协商精神的文化基础。“中”,适度、适当,不是简单折中,而是适当有度,“六尺巷”在民间成为传世佳话。“和”,包容、尊重,不是一团和气,而是和而不同,“澶渊之盟”记下了协商相和的故事。“协”,同心、同力,不是各自有路,而是协力同行,邹忌讽齐王纳谏,使燕、赵、韩、魏皆朝于齐,协力同心为一功也。

协商文化的人文精神。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千年,核心思想和人文精神促进社会和谐、鼓励向上向善。孙中山先生追求“天下大同”,毛泽东同志建立“协商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力行“协和万邦”,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核心思想与人文精神让协商文化在理想信念、精神追求上更有坚实的前行力量。

协商文化有“和”的思想内涵,有“商”的哲学意境,有“协”的智慧动力,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几千年来,协商文化滋润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涵养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理念,文学上给人以深厚的文化熏陶,历史上给人以深沉的精神滋养,思想上给人以深刻的灵魂启迪,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源流。

2023-10-16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51765.html 1 3 协商文化的文学史学和哲学探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