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南通

如东长沙镇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反哺桑梓

68亩复垦地种出“致富菇”

工人采收草菇。

本报讯 (记者杨新明 通讯员冯益军 姚一峰)13日上午7点,如东县长沙镇富盐村10多名六七十岁的村民直奔家门口的现代化“草菇工厂”,拎着塑料筐,来到恒温菇棚内采摘鲜菇。“多亏葛银春,在外打拼赚了钱,回到家乡投资,我们能打上这份工。”村民蔡金秀告诉记者。

富盐村是垦区,盐碱地上养殖南美白对虾效益高,但也带来土壤盐碱化、浅表地下水大量资源浪费的一系列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去年,村里推进治污攻坚、减量养殖工程,150亩养殖池复垦后,遇到了新问题:“发展种植业产量低,复垦地没人要。”村干部找到在外地投资风电、光伏发电产业的村民葛银春,商议盐碱地上掘出高效农业的新对策。

葛银春曾经在云南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看到草菇种植产业非常兴旺,于是,安排专人围绕供应长三角进行市场调研。今年3月,葛银春创办江苏兴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期投入4800万元,新上现代化农业项目,建设42张高科技的工厂化恒温菇棚,每张大棚安装了食用菌专用空调,运用数字化系统,自动监测和调节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利用通风设备调节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以适宜草菇的生长,不受季节影响,做到全年出菇。今年8月18日,项目投产。

草菇是典型的高温食用菌,营养价值丰富,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从9月8日采收第一批至今,直供上海,累计出售6万多公斤,平均一张大棚产菇2000公斤。”江苏兴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崇财说,25天出一批菇,一年四季可采10批,68亩地创造的年产值可达2600万元。

陈崇财是公司从福建菌菇之乡古田聘请过来的,他介绍,种植草菇的原料是玉米芯、秸秆和棉籽壳,一年大约用掉生物质10800吨。上料、下料、采菇、分拣包装,用的60多名工人都是村里老年村民,平均每天收入在120元左右。

鲜菇供不应求,村民收入增加,项目得到镇、村全力支持,这让葛银春增加了追加投资的信心。“我和妻子一合计,明年春天再投入7200万元,实施二期项目。”葛银春指着西侧的82亩盐碱地说,“再建60张大棚、一幢4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新上深加工项目,延伸开发食用菌袋装、罐头食品,拓展产业链条,推动草菇产业升级。”

2023-10-16 如东长沙镇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反哺桑梓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51774.html 1 3 68亩复垦地种出“致富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