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寻
据《南通日报》报道,在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海安市墩头镇小学教育集团吉庆校区把课堂搬到田间,通过听农民讲种粮知识、捡拾稻穗等环节,让学生们感知粮食的来之不易,分享丰收的喜悦。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热爱劳动、珍惜粮食,可是部分青少年独立生活能力差,主动劳动意识薄弱,在家务劳动中处于缺位状态。同时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父母大多只要求孩子做作业而非做家务。因此,不少学生对劳动和粮食的认知,往往停留在纸面和口头上。特殊的日子里,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体验种植的辛劳与乐趣,这样的劳动教育很有意义。
劳动教育需要亲身体验,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生们实地参加捡拾稻穗等农事劳动,是沾泥土、带露珠、接地气的实践,能体验到农民生产粮食的艰辛不易,感受劳动者的崇高和伟大,对粮食产生珍惜之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尊重劳动、节约粮食的意识。同时,参与田间劳作,也能让学生们接受锻炼、磨炼意志。
劳动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育人价值,田间课堂能给学生价值观带来提升。学生们现场学习农业科普知识,了解到如今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转变,新农业更注重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吸收到的新知识,会在他们心中播撒下“爱农业劳动、懂农业科技、会劳动实践”的种子,培养服务乡土的意识和振兴乡村的热情。此外,在浸润式的劳动教育中,学生们能更加了解乡土乡情,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乡土的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
期待更多学校打破传统教学方式,打造形式多样的田间课堂,除了带学生们去往田间劳作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庆祝丰收的亲子农运会等有趣的活动。家长应该起好模范带头和教育引导作用,不只带孩子去大城市旅游,还可关注有农作参与的乡村游活动,多创造机会让孩子参与农事活动。社会则需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基地,让劳动教育的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