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评

回应民生诉求,不能光“解释”不“解决”

□茅赛花 一心

启东市创新“有事好商量+12345热线”工作机制。一年来,该市从群众诉求中,筛选出635件备选议题,定期分析研判,累计推送有事好商量议题98件,切实把民生工作诉求单变成群众满意成绩单。(10月22日《南通日报》)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实际工作中,面对群众多元诉求,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敢于担当,立足于解决问题。但也有少数干部,由于平时深入基层不多,对基层实际情况了解不够深,遇事第一反应往往只一味解释,不尽力解决,这样不仅寒了群众的心,也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启东市用好数据平台,精准协商民生小事;聚焦一个诉求,推动化解一类问题;强化整体联动,寻求民意最大公约数。通过丰富“有事好商量+12345热线”工作内涵,创新实施民声接听、民意采集、民情观察、民事监督、民事协调“五民工程”,精准解决群众投诉多、涉及面广、普遍性高、解决难度大的群众诉求,值得点赞。

“解决”永远比“解释”更有说服力。“解决”与“解释”,虽只一字之差,折射的却是截然不同的群众观。密切联系群众重在直面群众诉求,重“解决”还是重“解释”,事关民心向背。正确处理“解决”与“解释”的关系,事关办实事的质量和群众心理预期。应该说,解决问题也是有条件的,不可能什么事都一蹴而就,要少解释并不代表不解释,如果事事拍板“马上就办”,急功近利,也是另一种脱离群众和实际的表现。因为解决问题需要根据实际、厘清轻重、量力而行。对一些受条件所限、短期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因产生误解的问题,耐心向群众说明情况、解释原因,十分必要,但行动不能止于解释,更不能将解释当作工作的目的和主要手段,行糊弄群众、推诿扯皮之实。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要第一时间回应、第一时间研究、第一时间处置,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矛盾化解在无形之中,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风险、单一问题酝酿为系统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用实干推动发展、取信于民。“老百姓的事比天大”,对于群众诉求和民生困难,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少解决、多解释”或者“光解释、不解决”。即使对于那些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的老大难问题,也要拿出解决的时间表,让群众指日可待看到曙光。各级党组织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用“身影”代替“声音”,用“表率”落实“表态”,用实干创造实绩,力争实现“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尤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一点都不能差、差一点都不行,决不能满足于“差不多”“过得去”,要把更多功夫下到满足群众期待、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上,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

2023-10-24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52601.html 1 3 回应民生诉求,不能光“解释”不“解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