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金融产品的日益多样化、产品结构的复杂化、金融消费群体的广覆盖性,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也更加紧迫。在今年10月开展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中,全市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强化统筹、多维发力、立体推进,普及金融知识、提示金融风险、倡导理性消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当好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坚定捍卫者。
多维发力,立体推进宣传活动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不仅关乎保障个人合法权益,对于改进金融机构服务质量,维护地区金融稳定都有重要意义。今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期间,全市金融机构鼓足干劲,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多维立体推进宣传教育活动,让金融知识入脑入心。
走进校园,带领孩子们徜徉于金融知识的海洋;走进社区、企业、农村等地,为居民送上金融知识“大餐”;走进商圈,扩大宣教活动覆盖面……除了常态化开展“五进”活动以外,各金融机构结合实际情况,“争先恐后”创新方式方法,打出一套套“自选动作”组合拳,为各地居民送上独具特色的宣教活动。
其中,恒丰银行南通分行通过一组漫画故事的展示,提醒金融消费者下载App要选择正规渠道,千万不能扫描不明二维码、点击不明链接,更不能开通视频共享、向陌生人转账汇款;招商银行南通分行用一幕情景剧《守护》、交通银行南通分行用一首“防非”版的《爱你》,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将金融反诈知识传递给社区居民;多家保险公司通过公益微视频的线上集中展播,让防诈反诈知识传播更深更广。
此外,在崇川区龙湖佳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公益集市上,南通市保险行业协会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同时,结合“江海保宝”原创IP形象,专题制作和投放公益广告,提醒市民“防范和打击保险诈骗行为”“防范和远离保险理赔黄牛”。
形式丰富,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
金融消费是一种特殊的消费模式,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种类繁多的保单等都属于金融消费产品。上至领退休金的老人,下至存压岁钱的稚童,都属于金融消费者群体。帮助消费者提升金融素养,也是各金融机构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举措。
“金融课收获满满,回去后要将学到的知识告诉家人和朋友,让大家一起学好金融知识,护好自己的钱袋子。”日前,如皋农商银行走进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实验小学开展“星海计划·金融知识伴你行”宣传活动,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消费观念。
课堂上,工作人员还围绕个人征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校园金融诈骗、反洗钱等内容,深入浅出地讲述目前常见的电信诈骗形式,特别是针对学生群体以游戏装备、网购退款、扫码等方式进行的典型诈骗案例。课后,工作人员还发放了《金融解忧小助手》,方便同学们在课后学习巩固相关金融基础知识,帮助大家进一步树立正确的金融观,提升金融素养。
南京银行如皋支行创新开展“溱湖泛舟金融知识小课堂”活动,消保专职宣传员为消费者带来一场生动有趣的金融小课堂,结合典型案例,为客户揭示冒用金融监管名义诈骗、仿冒金融机构行骗、虚假金融广告等常见的非法金融活动形式,详尽阐释了其危害性,提醒大家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提高识诈防诈意识,特别是要远离所谓“高收益”的陷阱。
用心用情,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家政阿姨、网络主播等灵活就业群体正日益庞大。“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期间,全市各金融机构还将目光重点聚焦新市民群体,帮助他们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最近家里明明没有网购,却收到了一个快递,原来这是一种新型诈骗方式啊!”在南通市滴滴出行司机党群服务中心,由中宏人寿等23家驻通人身险公司组成的“联合宣教小组”,为滴滴出行的工作人员、司机和周边居民群众,送上专场宣传教育活动。
滴滴司机吴师傅表示,平时都在外面跑,很少有时间有机会接触金融知识,遇到了“疑难杂症”时也不知该找谁,“这样的活动应该多多举办,也帮助我们减少了上当受骗的概率。”当天活动吸引了近百人参与,发放了普及金融保险知识、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反洗钱、反诈骗等各类宣传教育手册约2000份,现场共完成线上和线下有效调查问卷百余份。
2015年11月发布的《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是我国首个关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纲领性文件,首次提出金融消费者的内涵以及八大权益;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初步完成了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监管框架和制度设计。
提升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不仅要持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监管效能,更需金融机构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到实处。对此,我市各金融机构表示,将充分提示风险,保障金融消费者知情权,审慎经营,保障金融消费者财产安全权以及公平交易权,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共同护好金融消费安全稳定环境。
本报记者 张水兰 顾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