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德
“上了岁数以后,腿脚不利索,一不小心就容易摔倒。家里进行了适老化改造,装了几个扶手,日常生活方便多了。”近日,家住虹桥街道莘园路新村的张晔老人高兴地说。(10月30日《江海晚报》)
老有所养,必先老有所居。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其中就提出推动公共设施的适老化改造,将长者居家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如何让适老化改造有温度更精准?虹桥街道青年社区以为民服务资金为抓手,依托政协“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为独居老人、残疾人、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等量身定制适老化改造项目,就颇具亮点。比如,改造前期,网格员入户摸排,通过聚焦老年人安全、居住、健康等功能性需求,根据每户老人家庭的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实施方案,“一户一策”。防滑垫、四脚手杖、坐便椅、小夜灯等,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设施,却解决了老年人“如厕难、出行难、洗澡难”等现实难题,让老人在家安心,让子女在外放心。
适老化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核心是破解老龄群体的“急难愁”问题,离不开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要把这项民心工程做细、做实,“实”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首先,应精准摸排,为有针对性的适老化改造方案和后续产生的黏性服务,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其次,抓住主要矛盾,关注老人最迫切的需求,不搞“一刀切”,按需施策,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切实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尤其在改造过程中,注重加强与第三方服务商的沟通,对施工质量进行跟踪检查和监督,回访了解老年人对居家适老化改造的满意度。事实表明,只有让适老化改造有温度更精准,才能真正提升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幸福指数。
老龄化时代正在加速到来,实现老有所养、居有所乐的目标,是所有老年人共同的心愿。需要我们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力量和智慧集中起来,在居家适老化改造过程中,找到最好的破题思路、形成最大的合力,持续把这项惠民项目实施好,让更多老年人安度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