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太和
石灰历来为建筑墙体的黏合材料,同时亦用于墙体的粉刷,作为保护与装饰之用。民国以前,官宦人家、富商、士绅建房,为讲究墙体的牢固,采用糯米煮成黏液拌和石灰砌墙。一般小康之家用单纯石灰砌造墙体,称之为银灰墙;用柴草灰拌和石灰砌造墙体,称青灰墙;用黏土拌和石灰砌造墙体,称拌土灰墙。贫苦人家住的泥墙草屋,不用砖块,也谈不上需要石灰,只是支(砌)灶的时候用黏土拌和点石灰就可以了。石灰是石灰窑厂烧出的。曾有很长一段时间,石灰要凭计划票购买,一般群众很难买到石灰。
提起石灰窑(厂),我曾到石灰窑帮生产队蚕室买过石灰,家中建房也到石灰窑买过石灰,参加工作后为保险理赔的事到石灰窑查勘理赔过,故对石灰窑有一定了解。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海安县只有海安、曲塘、李堡三个县属镇有石灰窑。七十年代中后期,沿口、大公、海南等乡陆续建起了石灰窑。八十年代后,角斜、壮志、新生、南屏、雅周等乡镇也分别建起了石灰窑厂。石灰窑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温将石灰石等原料进行煅烧反应,从而得到石灰。石灰窑炉体分为下部和上部两个部分,下部是预热区,上部是煅烧区。在石灰窑内,石灰石等原料经过加热后逐渐分解,其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被放出。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原料中的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在石灰石的煅烧过程中,温度、石灰石粒度、煅烧时间和烧成度等因素会影响石灰的品质和产量。传统石灰窑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但过去人们对此问题普遍不太重视。海安镇的石灰窑就建在海安人民东路的老通扬河边上,人们说,海安是弯弯路、拱拱桥,东街有座石灰窑。曲塘镇的石灰窑建在曲塘西街上。李堡镇的石灰窑建在李堡东街的李堡中学东南首丁堡河边上,因李堡中学师生对石灰窑的污染比较敏感,遭到师生们的一致反对,后来搬到了李堡镇西北首的北凌河边上。小时候,笔者跟大人上如皋,走到如皋城北门外东首,就能看到如皋的石灰窑建在水绘园(公园)的东北首,石灰窑旁边不远处还有如皋造纸厂。两个厂把如泰河及造纸厂旁的护城河污染得一塌糊涂,河水整天都是黄黄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一方面国家压缩基本建设规模,另一方面加大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城镇周边的石灰窑厂得到有效治理,大多停产关闭。
过去,石灰窑的工人是非常辛苦的,生产均为手工操作,靠人抬肩扛将一筐筐石头从窑体底部抬到十米高的窑顶(七十年代末才有卷扬机输运),手工加料,人工出灰。工人们下班,全身都是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