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海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话题。一个企业在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肯定离不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核心支撑,离不开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作为保障。这尤其需要企业的决策者能够充分认识到研发投入对于应对未来挑战的绝对重要性,把握好现在与未来的关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如果仅从数据来分析,企业的研发费用投入,可以看出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趋势。近年来,我市研发投入规模持续增长,研发投入总量增速达到9.05%,自主创新氛围得到进一步营造。江苏省科技厅发布的2023年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名单中,南通共计37家企业榜上有名,涵盖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多个产业领域,上榜数为历年来最多。上榜企业数的不断增长,也是广大企业主对科技创新工作高度重视的有力见证。
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大投入,是一种着眼未来的有效举措。企业家作为离市场最近的人,长期搏击商海,对社会未来发展的趋势应当有着最为敏锐的体察。很多有着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在研发上都愿意投入重金。位于崇川区的政田重工近几年持续深入推进船舶海工项目研发,每年增加研发投入800万元以上,近两年共计投入6890万元,研发出24000标箱大型集装箱船用锚绞机、800吨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锚绞车等多个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品。正是这些具有更高科技含量的创新产品不断出现,才保障了公司营业收入与利润的持续增长。
企业的科技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肯定会遇到风浪和坎坷。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发言中说:“对未来的探索本来就没‘失败’这个名词,不完美的英雄,也是英雄。”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也许会经历无数次的失败,甚至最终还是失败,但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和献身精神。华为年度财务报告显示,他们每年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2022年研发费用总投入为1615亿元,占总收入的25.1%,主要用在芯片和数字化领域。从眼前来看,这种研发投入力度必定会给企业运行带来不小的负担,但是在没有任何外部力量可以依靠的情况下,企业别无选择,必须保持这种可贵的战略定力。
当然,作为服务企业、推动发展的行政管理部门,也应当高度关注企业在科技创新资源对接、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存在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继续用好用实普惠性政策,从高企申报、产学研、机构奖补等方面,进一步激励企业通过开展研发活动得到实惠,为企业创造更加宽松、有序的发展环境,保障企业自主创新之路更加顺畅。
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与全社会很多因素密切相关,企业家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只有不断强化企业家科技创新的意识,保持研发投入的定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把创新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