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高质量发展,企业和企业家充当主力军。百余年前,先贤张謇以实业报国的大格局、回报社会的大情怀、强毅力行的大气魄,成就了南通“近代第一城”的美誉。百余年后,南通坚定扛起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培育新时代“张謇式”企业家群体的时代重任,举措连连、硕果累累。
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创新基因在南通发散,产业根基在南通筑牢,优秀人才在南通集聚。通商群体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与城市共同成长,坚定不移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在南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实现企业自身更大发展。
尊重礼遇,先贤精神广传扬
打造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开展教育培训,强化政策支持,营造良好氛围……激励广大企业家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厚植成长土壤是根本,南通一直高度重视,积极行动。
2016年,我市以法定形式将5月23日确定为“南通企业家日”,在全国率先形成尊重、支持企业家发展制度性安排。设立企业家日,是南通给予企业家的尊重,是一座城市向企业家致敬。这样的礼遇,不停留在“某一天”。各级党委政府将服务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长线”,高效落实助力企业减负增效的政策举措,“重实业、重企业、重创新”的氛围持续升温。
迎接每一个“企业家日”,南通浓墨重彩,满城喝彩。通商大会、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企业家发展大会等活动先后举办,“张謇杯”杰出企业家、“杰出通商”、优秀企业等评选持续不断,一批又一批杰出企业家披红戴彩,接受市委、市政府的隆重表彰。截至目前,先后有7人获评“张謇杯”杰出企业家,51人获评“杰出通商”。这些举措不仅为企业家带来信心,也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土壤。
2021年1月6日,张謇企业家学院在南通市委党校揭牌。同年,全国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在南通博物苑揭牌,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家学习张謇企业家精神,争做爱国报国、实干创新、坚韧不拔、遵纪守法的楷模。按照“立足南通、面向全省、服务全国”的定位,张謇企业家学院积极培养与祖国同心、与时代同行的“张謇式”企业家群体。全国各地的企业家纷至沓来,向张謇先贤汲取力量,坚定信仰、砥砺前行。截至今年10月底,学院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24期次,累计参训学员78589人次,学员满意率100%。
城企同心,持续书写新荣光
一个人、一座城,张謇企业家精神与南通城市特质高度契合,城市与企业因此互相成就,同心共荣。 (下转A4版)
(上接A1版)
“张謇企业家精神永远是引领企业家矢志前行、勇攀高峰的丰碑。”“创新路上‘一张蓝图绘到底’,敢闯敢干,不惧怕失败,实现高质量发展‘通富梦’。”……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南通企业家们有着深刻的领悟和积极的行动,既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
中天科技海缆关键技术突破全海深海域,在我国深海光电传输领域创造了25项全国第一或唯一;通富微电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集成电路封测行业排名全球第四、国内第二,在手机主芯片、射频、安防等诸多领域驰骋扬帆;力星通用钢球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广泛应用于世界著名品牌汽车、精密电器、大型风电设备的关键部件中;南通振康掌握精密自动化产品的核心技术,成为国内焊接行业、工业机器人行业的领军企业;神通阀门专攻特种阀门的研发、生产和营销,冶金特种阀门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七成以上……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他们独具市场眼光、坚韧不拔、开拓创新,他们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广大企业是南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韧性所在、信心所在。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006.2亿元,同比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1%;民营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75.6%。
心有大爱,家国情怀显担当
企业家精神代代传承,将创新与温暖,镌刻进入南通的城市基因。在助力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秉承张謇先生的大爱精神,南通企业家积极投身公益和慈善事业,彰显社会责任担当。
南通企业家先后赴陕西汉中、青海海南州等地开展扶贫协作活动,聚焦农户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就业培训等生产生活方面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累计投入资金5.83亿元;到中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苏北欠发达地区,近五年来累计实施光彩事业项目35个,到位资金总额14.95亿元,安排就业2.4万人;为“大手牵小手 一起向未来”特困未成年人项目献爱心,3天时间共800多笔捐赠,在线捐款20多万元;积极投身“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等行动,签署各类产业投资项目600余亿元……
以张謇企业家精神为指引,南通积极引导企业家富而思源、奉献担当。2021年9月,市慈善总会发起设立张謇慈善基金,通富微电、罗莱家纺、东成电器、天楹集团、安惠生物等爱心企业积极响应,慷慨捐赠,目前已有29家企业认捐8380万元。越来越多通商为弘扬城市大爱、推进共同富裕作出了表率。
当前,南通正沿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奋勇前行。有了张謇企业家精神的加持,南通政府营造干得了事、干得成事的氛围,南通企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继续发扬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的创新创业精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中当好生力军。 本报记者 刘璐 吴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