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宰 陈金兴
“社区食堂”是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重点解决特困、独居、孤寡、高龄、失独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问题的重要民生实事,是支持居家社区养老、增进老年人福祉的重要举措。
充分认清社区食堂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小食堂体现大民生,推进我市社区食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国家高度重视。2022年10月3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民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完整社区”试点应规划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等,其中包括配建社区食堂,试点工作为期2年。今年7月,商务部等13部门制定的《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明确提出,探索发展社区食堂,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2023年10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社区食堂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二是适老化改造的迫切需求。我市是全国闻名的长寿之乡,也是全国、全省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现有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44.6万,占比32.75%,是全国唯一的一个65岁人口占比达20%的城市,唯一的一个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30%的城市,唯一的一个年轻劳动力人口比重低于60%的城市。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空巢老人所占比重不断扩大,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将日渐突出,加快推进我市社区食堂建设,对于充分体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意义重大。三是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适老化改造的迫切需求,在全市大范围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和老旧小游园改造等工作,给广大老年人群体带来实实在在的切身利益,受到广泛赞誉。加快推进我市社区食堂建设,是彰显“大民生”、承载 “大幸福”、展示“大形象”、铸就“民心路”的又一项为民办实事项目。
我市社区食堂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地党委、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和要求,积极探索多种老年人助餐模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目前全市已建立社区食堂21个,预计到年底达40多个,建立中央厨房25个,养老助餐点252个。为促进老年助餐服务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可持续发展,全市各地围绕经营模式、营业时间、套餐标准、就餐补助等进行实践探索,对社区食堂面临的场地难找、盈利难、老年人消费理念跟不上、消费能力有限、社会资本投入吸引力较弱、宣传力度有待加强等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探索,寻求破解之策。
加快推进我市社区食堂建设的建议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把这件民生的关键小事当作政府的头等大事,把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一是建议成立社区食堂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一名负责同志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统筹解决实施过程中的瓶颈问题。要注重规划引领,尽快对区域内社区食堂已经开办、正在开办、下一步列入开办的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分类汇总形成清单。建议研究制定我市2024—2026社区食堂建设三年规划、总体方案、实施方案等,编制分年度实施计划、目标和任务。二是建议尽快出台我市社区食堂开办相关制度,明确其公益性质、建设标准、功能布局、工作规范、服务标准、补贴制度等。按照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原则,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加大配套扶持政策,包括加大对老年人的就餐补贴和加大运营补贴。三是建议降低水、电、气费用。各地职能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对社区食堂、中央厨房、养老助餐点等具有为老人服务惠民属性的经营单位,在用水、用电、用气上按照执行居民价格的非居民用户标准执行。四是拓宽资金保障渠道。积极推动社会多方共同参与,如号召社会慈善组织和热心企业通过捐款、募资等方式对社区食堂、中央厨房、养老助餐点给予支持等;通过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助餐机制,拓宽资金保障渠道,推动社区食堂等养老服务可持续性发展。五是发挥志愿者队伍的组织作用。对于老年群体来说,社区食堂为其就餐提供了便利,对于经营机构来说,价格偏低、成本高、无利润甚至要靠其他项目补贴才能勉强维持,势必会给经营带来不小压力。因此建议充分依托社区党组织的作用,或者由社区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通过志愿者的服务来协助社区食堂解决送餐问题,以减少社区食堂成本支出。 六是加大宣传力度,各地职能部门联合各区镇(街)、各村(居)委会,利用各级媒体和宣传渠道,推送社区食堂、助餐服务等信息,广泛营造宣传服务氛围,如在公园、超市等老年群体密集场所印发宣传手册,在社区微信群推送相关补贴政策,在各助餐点位摆放易拉宝,邀请新闻媒体进行宣传等等,让社区食堂、助餐服务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作者单位:南通市老科协,南通市信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