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6日在上海开标,并产生拟中选结果:41种药品采购成功,拟中选产品平均降价58%。
哪些药品采购成功?如何避免企业“围标”?在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开标现场,“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采访。
采购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第九批国家药品集采共有266个产品中选,涵盖感染、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精神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以及急抢救药、短缺药等重点药品,群众受益面进一步拓宽。
此次集采品种目录中,包含了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伏格列波糖、治疗胃肠道疾病的雷贝拉唑、降压药乌拉地尔、抗生素阿奇霉素、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磷酸钠等百姓常用药品。同时也包括了抗肿瘤用药,如治疗乳腺癌的氟维司群等,以及5种短缺药品和急抢救药品,如用于抢救休克的多巴胺注射剂、用于催产的缩宫素注射剂等。
“从这次集采采购的品种来看,药品集采覆盖面越来越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主任卞晓岚说,“这将更有利于医院用药选择,更多惠及百姓。”
此次集采品种包括口服常释剂型、颗粒剂、干混悬剂等多种剂型,其中注射剂品种占比较大。
集采规则进一步完善
此次集采在规则上有一个显著变化:中选药品采购周期接近4年,为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以来最长的药品采购周期。
“采购周期的延长让医院有较为稳定的预期,短期内不会更换厂牌。”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教授路云说,这也有利于企业根据全国使用量等情况,制定长期发展策略,合理安排生产周期。
“这次采购周期延长至近4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稳定性,也让企业更有积极性。”多次参加集采的齐鲁制药销售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田勇说,这次公司共有6个产品中标,其中5个产品为近一年来新上市,覆盖抗肿瘤、抗感染等类别。
为防止企业“围标”“串标”,此次集采首次提出企业可组成联合体进行申报。路云说,尽管中选的企业只是关联企业当中的一家,但是联合体中的企业都可以供应共享的地区,对保证临床供应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在以往的企业拟中选资格规则基础上,此次集采进一步优化创新淘汰机制。“最高单位可比价/最低单位可比价”计算比值最大的前4名和最小的前2名也会被淘汰。专家认为,这一规则既有效控制了不同中选企业之间过大的价格差异,也进一步规范了企业投标行为。
对临床需求反应及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员姚宇说,最近自己身边不少朋友感染了带状疱疹,一些皮肤科医生也反映近期患者有所增加。在此次集采中,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的阿昔洛韦成功采购。
“这次集采对临床需求做出及时反应,让老百姓能直接感受到政策的红利。”姚宇说,第九批集采继续沿用了“一主双备”供应模式,即一个主要供应商、两个备选供应商,保障集采药品供应,让老百姓能够用得上药、用得及时。
截至目前,9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已经覆盖374种药品,平均降价超50%,药品虚高价格水分被持续挤压,降价成效正惠及更多患者。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将常态化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实现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合计达到450个。
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进医药集中带量采购的扩面提质,同时在地方层面上,也将重点对国家组织集采以外的化学药、中成药、干扰素以及神经外科耗材、体外诊断试剂等开展省际联盟采购。
“预计此次集采结果将于明年3月份实现落地。”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院长助理蒋昌松说。
据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