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口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干部敢为的干事史、企业敢干的创业史。发展中的洋口港,已经成为干事创业的热土、拼经济的主战场
“拼”者——为了实现梦想,愿意付出一切,实现自身价值;“搏”者——指在没有可能或可能性极小成功的情况下,大胆尝试的行为。
洋口港的建成,凝聚着多少洋口港人的拼与搏。他们把想干事、干成事的激情内化为一种自觉,把敢为人先的干劲、敢闯无人区的冲劲、敢做弄潮儿的拼劲,全部倾洒在洋口港这片热土上。
我们现在看到,LNG接收站建在阳光岛上,阳光岛建在西太阳沙上,是那么的安定。但为了这份安定,洋口港人付出了太多太多。
为了获取建港数据,洋口港人和专家一起,不知道多少次往返于西太阳沙。现在,从陆地到阳光岛,10分钟的车程足矣,人们渐渐习以为常,然而在20多年前,却是一个“爬船涉水”的艰辛过程。
因为,西太阳沙涨潮时沉在海水下,退潮时才露出水面。当年,洋口港人每次上西太阳沙都要算准涨潮落潮时间,并做好与海浪斗争的准备。
上西太阳沙,常常在夜里两三点就要出发,赶在潮水上涨前,坐着手扶拖拉机下海,开了七八公里的地方遇到慢慢上涨的潮水,拖拉机不能再往前开了,需要换小舢板。但水还不深,小舢板没法划走,只能慢慢等待潮水再上涨一些。但小舢板不能划得太远,弄不好就会翻到海里,需要到前边乘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渔船,然后继续向前。但渔船吃水深,上不了西太阳沙。渔船是尖底的,不能抛锚在沙洲上,否则就要侧翻。于是,再换坐小舢板。划小舢板到达西太阳沙的位置,等待落潮。当小舢板搁浅在沙洲上的时候,就可以下来工作了。这一过程,经历了落潮、涨潮、落潮。工作了一段时间,等潮水涨起来了,就得返回,这时已经是下午四五点。再倒过来,按来时的程序走一遍,到达海堤上常常是晚上八九点。
从岸边到西太阳沙这17公里路程,去一次少则八九个小时,多则十七八个小时。经常往返于西太阳沙的人说,冬天,穿着军用大衣仍然感到寒冷,咸湿的海风直接刺入肌肤;夏天在炎炎烈日下,不到一小时的暴晒,就会脱去一层皮。
回忆这段岁月,洋口港人说,不体验不知其辛苦和风险。
干部敢为有两大障碍,一是思想惰性,二是本领恐慌。洋口港开发建设初期的工作人员,都是从县直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乡镇、学校等借调过去的干部,他们没有因为离开原单位,干上了这份陌生的工作,而不愿意去干、去为。而是坚持较强的独立意识,保持推进工作的内生动力,不懂就学,边学边干,有的一干就是二三十年,成为港口问题的半个专家、项目招引的行家里手。
2006年12月1日,建设人工岛战役打响。人工岛离岸最近处达13公里,施工全靠船舶作业。西太阳沙低潮时南侧露滩,高潮时全部淹没。建设者的策略是“潮来我退,潮退我进”,每月的作业天数不到一半。
筑岛198万立方米的石头全部经长江口从190海里外的浙江舟山运来。2007年,由于台风外围影响,岛壁还没合龙,施工坡就被风浪卷走。洋口港建设者一边与大海较量,一边抓安全赶工期。世界无遮掩外海人工岛吹填成功率仅49%,在洋口港却是100%。
2008年8月,1.44平方公里人工岛终于跃出南黄海的水面,中国首座外海无遮拦人工岛在洋口港建成。
施工难、决策也难。晚上办公室里灯火通明,白天现场风吹日晒,洋口港的开拓者,常常拼搏在施工一线,协调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
同样的拼搏,也出现在江苏LNG接收站建设现场。
人工岛由海沙吹填,土质很松,一夯砸下去,吊重锤瞬间没入沙土下,足有1米多深。那时候,岛上没电、没水,所需要的发电设备、生活用水,以及施工装备全靠船运和肩扛手提,施工人员耳朵里常常灌满粉沙。
就是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江苏LNG接收站如期建成,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国外垄断,自主设计、自主施工,并采用国产化材料的LNG接收站。
LNG接收站竣工,进口LNG还少一张通行证。于是,洋口港人拿出敢为的精神,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拿到国家口岸办代表国务院发放的洋口港水域临时开放的批文。
2011年5月24日,一期总投资63亿元的中石油江苏LNG项目,迎来了第一艘外国来的LNG运输船。
开发建设港口,对于洋口港人来说,就是在打一场场大仗硬仗。每打一仗,都在考验着每个干部的本领和意志,考验着每个干部的“敢为”力度。敢为,就是敢于解难题。在洋口港人中间,没有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碰到矛盾绕道走,怕挑重担、不主动去打开局面等消极现象。而是虎虎生威,在大力倡导知重负重、唯实唯勤、善作善成的氛围里,知难而进、敢作敢为、勇于担当。
当人工岛上LNG接收站项目如火如荼建设的时候,已经完成道路、场地平整的临港工业区还是一片空白,虽然已经请知名公司论证了发展方向,也确定了主导产业。可现实却很残酷,前来洽谈的投资商屈指可数。
洋口港人“心”苦,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组织外出考察、听取专家意见、借鉴成功园区经验。一连串的动作,让洋口港人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唱好项目歌,需要谱好前奏曲。于是,洋口港人开始“拼”软环境,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升服务含金量,在全省第一个做区域环评;开始“干”硬环境,开建管线桥、开建热电厂、开建污水处理厂,水、电、气尽快配套到位。
有了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项目招引的基础越来越厚实。在拼抢项目的路上,洋口港“心”苦变为“辛”苦。
办公桌上放着一个背包,里边放着一本港区规划手册、几件换洗衣服。哪里有信息,洋口港人就扛上背包出发,星夜兼程,不是在洽谈项目的现场,就是在洽谈项目的路上。
爱森来了,台中化来了,森博、万博来了,一批批投资超10亿元的项目纷至沓来,更有金光、桐昆、国信、协鑫、华润等超过50亿元、100亿元的项目落户。
洋口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干部敢为的干事史。洋口港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企业敢干的创业史。发展中的洋口港,已经成为干事创业的热土,已经成为拼经济的主战场。
2011年7月,江苏昌九农科化工有限公司开工建设,这是洋口港临港工业区迎来的第一个内资项目,总投资10亿元。
令人想不到的是,就在临港工业区只有一条马路,“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配套还没启动,配套需要的只有自来水,没有蒸汽,也没有污水处理厂的时候,昌九就开工了。
2012年一期投产,2018年二期项目投产,下一步继续扩建,把产能扩大到年产10万吨。昌九总经理钟先平说,企业敢于在洋口港一直干下去,除了这里港口资源好,还有干部服务企业担当实干的铁肩膀依靠。
爱森(如东)化工有限公司是第一个落户洋口港的外资项目,由法国爱森(SNF)独资注册,2014年奠基,2016年量产,应税销售第一年就实现2000多万元,去年达到14.2亿元。
公司总经理董晨光说,初来乍到时,一家外资公司人生地不熟,当时项目报批报建都是洋口港人操办,是他们的“保姆式”服务提振了企业一直在洋口港干下去的信心。
企业敢不敢干,营商环境是关键。2021年6月26日,总投资450亿元的金光如东基地项目1号线投产。继金光之后,2021年12月22日,总投资425亿元的桐昆聚酯一体化项目第一条聚酯生产线也顺利投产。
企业敢干,自有善抓机遇的智慧,自有勇于创新的胆识。但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就是对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认可,对一个地方干部作为的认可。在洋口港,啃“硬骨头”的决心,打赢“攻坚战”的毅力,已经成为激活企业做强做大的强劲动能。
洋口港在干部敢为与企业敢干的交响中,干事成就梦想,创业铸就辉煌。近年来,远东海缆、九州星际、美高微球等一批1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相继落户,以多元原料为源头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石化产业链和新材料产业链基地正在洋口港形成。到目前为止,洋口港临港工业区落户52家企业,今年1至10月实现应税销售超400亿元。
本报记者 赵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