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实
刷到“老字号被摘牌”的消息,不少网友都会下意识地点开看看有没有自己熟悉的牌子——据报道,日前,商务部网站发布《商务部等5部门关于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长期经营不善,甚至已经破产、注销、倒闭,或者丧失老字号注册商标所有权、使用权的55个品牌,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对经营不佳、业绩下滑的73个品牌,要求6个月内予以整改;继续保留1000个经营规范、发展良好的品牌。
“中华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中华老字号”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其健康存在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也正因为这样,不管是政府还是社会,对“中华老字号”都是高看一眼深爱一分。不管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还是《商务部等8部门关于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的意见》,都对“中华老字号”企业及相关产品的健康发展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建议,为行业发展不断注入动力和活力。为进一步促进“中华老字号”创新发展,今年1月,商务部等5部门又特别制定印发了《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管理办法》。其中就明确中华老字号要实施“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以及“红绿灯”日常监测机制,按照相应条件对不同老字号进行保留、退出、进入、整改等预警与处置。
此次商务部的《通知》,无疑就是发挥动态管理机制作用和落实国家相关要求与精神等的体现,是对“中华老字号”的关爱与扶持,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一方面,对经营不善、连续亏损,且扭转被动局面效果甚微,甚至无效的“中华老字号”,在这一机制下让其退出“老字号”行列,无疑是一种“自净”行为。毕竟,对这些“老字号”来说,不受消费者欢迎,迟早会被市场抛弃。以此次被摘牌的“老字号”为例,几乎都是徒有“老字号”外壳,早就被市场和消费者在心目中“摘牌”,如果继续让它们留在“中华老字号”行列,是对整体“中华老字号”名誉的伤害,让它们及时退出“中华老字号”行列,显然是提醒其他“中华老字号”,必须与时俱进、完善经营,否则就可能面临整顿或被“摘牌”。
另一方面,对一些经营有方、又有市场份额,但暂时还未进入“中华老字号”行列的国货老品牌,在这一机制下,无疑有了及时进入的机会。这可以激励更多老品牌国货积极创新经营,以晋级“中华老字号”为契机,在做大做强自身的同时,为国货之光更强更亮注入动力。
总之,对“中华老字号”实施动态管理,不是折腾,更不是刁难,而是尊重市场规律的管理方式创新,能提醒“中华老字号”们不能吃老本,而要时刻紧绷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