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南通市职业院校校企双元育人示范项目名单公示,通州中等专业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与深南电路合作项目成功入选。这是自2021年成立深南电路产业学院以来,通州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又一项重要成果。
近年来,通州职业教育紧紧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动对接通州产业布局,构建“3+1+1+N”现代化专业群,做强装备制造专业群、做大土木建筑专业群、做优现代家纺专业群,做精现代服务业专业群,深化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专业跟着需求走,95%以上职业教育毕业生成功就业。
校企深度融合
促进供需精准对接
今年24岁的徐思南2020年毕业于通州中专机电一体化专业,一毕业就进了南通深南电路有限公司,目前在公司担任N12设备部代理主任。徐思南告诉记者,3年多来学校安排了学弟学妹来公司适岗学习,专业化训练更有针对性、适应性,一旦入职可更迅速地投入工作、创造效益。
“近几年,通州中专为我们‘量身定制’,培养了不少设备专业技术人才。”南通深南电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李善文告诉记者,自2018年落户通州以来,深南电路就有意吸纳属地人才,2021年深化校企合作,成立深南电路产业学院,是通州中专第一个产教深度融合产业学院,目前已有100多名优秀毕业生进入深南电路工作。
“通州中专是我区的主体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主动担任了企业‘智库’的角色,以产教融合破解就业供求失衡,推进产教协同育人,进一步拓宽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渠道和途径,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产业适应力,更好推动产业集聚和迭代升级。”通州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华介绍。目前,通州中专与南通新华、通州建总等行业知名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建成“四海学院”“深南电路企业学院”等二级学院。学校设立了校企合作教学班级12个,建成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2个,有6家合作企业入选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库。校企双方围绕产业链、创新链的核心需求和关键技术,实施“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对标产业布局
推动专业优化调整
“南通地铁的招聘面试按往年经验一般安排在12月,南京的早一些,我今天就去面试了,希望一切顺利。”通州中专18级学生王锴进入通州中专后,选择了现代职教体系“3+3”项目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机修专业,中专毕业后顺利转段到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就读大专。13日,王锴告诉记者:“当年报这个专业,恰逢南通计划投建地铁,我和家人都觉得这个专业很有前景。目前来看就业率确实不错。”
为了给新兴产业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通州职业教育致力于对标通州国民经济行业,调整专业设置。“学校的专业并非一成不变,我们正在打破原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对接企业需求增加专业的同时,还会根据城市发展需求调整专业布局、优化教学项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装调与检修等专业就是通州职业教育对接产业、优化设置的产物。”丁华告诉记者。
目前,通州中专共开设15个五年制高职专业,新增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空中乘务、现代物流管理等一批与地方新兴产业相适应的专业,与通州区域产业结构已基本形成了协调互动、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同时,按照区域产业结构和人才市场的需要,通州职业教育动态调整、更新专业,逐年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专业组群发展,专业(群)和产业的匹配度和吻合度逐年提高,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适配性。
创新培养模式
打造职业教育高地
季丝雨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空姐。2021年,为策应南通新机场建设,通州中专增设空中乘务专业,季丝雨毫不犹豫报名入学,现在是21级大专空中乘务专业3年级学生。“除了日常学习任务、实践培训,学校还会组织我们参加各类竞赛,在比赛中找差距、提能力,为今后胜任工作岗位积累经验。”
职业教育要勃勃生机、提质培优,需要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丰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的内涵。近年来,通州中专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修订,深入企业一线调查研究,对照企业岗位需求突出专业技能实践,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省和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开发新型教材。同时推动产教融合示范组合等重点项目实践,探索培养了一批中国特色学徒制现场工程师;深入实施1+X证书制度,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
今年,通州中专选手在东盟国际合作物联网大赛中斩获特等奖;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袁铭泽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在“张謇杯·2023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产品设计大赛”中,该校家纺专业学生荣获未来设计师之星奖。
通州区政府切实推进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不断制定和完善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具体政策措施。2022年,通州区召开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印发《关于推动通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完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落实好我省关于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公用经费达到当地普通高中1.5倍的标准。
本报记者 徐爱银 任溢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