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正值瓜蒌成熟的季节。在如皋市东陈镇刘杨村瓜蒌种植基地,一个个小灯笼似的瓜蒌吊满藤株,密密麻麻,一派丰收景象。
“瓜蒌柄泛黄了就可以摘了,要连柄一起摘下……”基地负责人沈小飞正带领着六七个工人在地里采摘瓜蒌。他边向工人们讲解采摘技巧,边现场示范。
“这批瓜蒌的采摘期从10月下旬持续到12月,今年将获得大丰收。”放下手中的活儿,沈小飞掰起手指算起来,“种一亩瓜蒌,包括田间整理、棚架搭建、种苗引进等,前期投入需要5000元左右,正常情况下,第一年的收益就能赚回投资成本,后面每年的收益都是纯收入。”
瓜蒌是葫芦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入药也可以制成食品,经济价值较高。沈小飞经营的基地所种植的瓜蒌品种为皖蒌9号,“这个品种‘浑身’是宝,瓜蒌的籽可以加工成炒货食用,瓜蒌皮为传统的中药,瓜蒌根还有清热、生津、解毒、消肿的功效。”
目前,岳藤家庭农场瓜蒌种植面积已有230亩,并配备了一座烘干房、两台瓜蒌籽清洗设备,每年能生产瓜蒌籽23吨,瓜蒌皮20吨。沈小飞介绍,瓜蒌相关产品以批发的形式直接销往安徽等地的炒货市场或中药材市场,“今年预计亩产值超过7000元,基地瓜蒌总产值在180万元左右。”
随着瓜蒌种植业的发展,瓜蒌种植基地也为当地村民增加了不少就业岗位,日均用工人数从20人到30人不等。“平时农闲的时候60元一天,农忙的时候可以挣到80元一天。”务工村民崔伯美乐呵呵地说。
“明年,我们将尝试立体种养,在瓜蒌架下养殖土鸡,土鸡觅食性强,爱啄食瓜架下的杂草和虫子,省去了除草,减少了虫害。同时,散养土鸡在瓜架下留下的鸡粪也为瓜田补充了有机肥,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沈小飞表示,现在技术管理逐渐成熟,销售渠道和经营收入也迈入稳定期,接下来基地还将引进种植新的瓜蒌品种,并带动更多有发展意愿的农户加入进来,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努力让小瓜蒌变成致富“宝葫芦”。
刘杨村发展瓜蒌产业是东陈镇实施产业兴村的一个缩影。在东陈镇,除了刘杨村的瓜蒌产业,还有南庄村的茭白、慈姑,凌云社区的紫麦,北庄村的葡萄,石池村的西瓜,南东陈社区的草莓,尚书村的紫桃……近年来,东陈镇依托土地、生态自然资源禀赋,以“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种植,因村制宜探索产业兴村的多种实现形式,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实现强村富民特色产业在东陈镇遍地开花。
“我们的目标是村村有品牌、村村有产业。接下来,东陈镇将继续以‘产业兴旺’为着力点,在各村打造特色产业,带动广大群众增收致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东陈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通讯员 袁涌东 本报记者 陈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