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脚下,白雪皑皑。入冬以来,一批批游客走进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东岗镇果松村,畅玩冰雪项目、感受民俗文化。天寒地冻的自然环境,曾经制约当地发展。思路一变天地宽,“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充分发挥冰天雪地里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村里人办起农家乐,吃上“旅游饭”,果松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拓展现代化发展空间,农业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小山村掀起旅游热,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呵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为游客提供差异化的文旅新体验。近年来,不少地方挖掘自身优势,打造发展名片,带动吃、住、行、游、购等一系列消费增长,成为推动文旅消费的新亮点。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生态旅游、发展特色产业,将为带动农民增收、满足消费升级打开新空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创新供给、优化环境,以需求牵引供给、以供给创造需求,一定能激发消费市场更大潜能,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小山村掀起旅游热》
城市社区服务再获政策加持。近日,国家发改委《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将选择50个左右城市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先行试点。正如最早提出“完整社区”的吴良镛院士所言,社区不仅是单纯的居住空间,它既包括硬件又包括软件,内涵非常丰富。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可以说是“软硬兼施”:以社区为单位,通过新建或改造的方式,在社区公共空间嵌入功能性设施和适配性服务,包括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一种或多种。简单理解就是,缺什么补什么,在小系统中服务大民生。社区是连接社会、政府与家庭的重要桥梁,也是发挥就近服务优势的关键载体。要实现资源和功能的嵌入,同样离不开多元运作方式的嵌入——实践证明,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既惠民生又促就业,可谓一举多得。最大程度撬动其积极性,避免“建设轰轰烈烈,服务冷冷清清”,离不开政策的精准“浇灌”。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强调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实施方案》还提出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各地先行先试、改革探索。同时,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涉及多个领域和环节,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善社区试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等建设工作,也存在内在契合性。对此,相关部门建立高效衔接的工作机制至关重要。
——南方日报《服务嵌入社区更要嵌入人心》
正在小睡,却被窗外工地的噪声吵醒;伏案“码字”,楼下嘈杂的广场舞音乐不时添乱;漫步路上,突然被机动车的鸣笛声吓一跳……类似的遭遇,不少人都经历过。想静一静,有时似乎并不容易。这并不是某些人的“矫情”。研究表明,过度暴露在噪声污染中会影响心理健康,也会增加患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保护老百姓的“安静权”,各地也在紧密跟进。潍坊、平顶山、柳州等城市通过修订环境保护条例、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法。不久前,深圳市印发实施全国首个宁静城市建设规划,遵循源头控增、消除存量、建立长效机制的思路,提出100项规划任务,力求还城市一片宁静。防治噪声污染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防,也要治。许多城市都建设了生态隔离带、设立了交通禁鸣区,还有一些城市在街头试行安装噪声自动监测屏,实时显示噪声分贝。各地也在探索用科技的力量减少噪声污染。比如,珠海市针对广场舞音箱打造了一种可移动“隔音神器”,对中低频噪声进行吸收,其三面封闭、一面开放的结构可以减少噪声向四周传播。可以预计,噪声与振动控制产品、噪声监测设备等需求将逐步增加,且市场升温还会带动新一轮技术研发热潮,如在线监测设备、噪声大数据应用技术、新型声学材料、新型隔声装备以及智能化降噪研究开发等,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对于相关企业来说,应当抓住这个机会,着力在相关技术领域里取得突破,为城市安宁作出贡献,同时实现自身更大发展。
——经济日报《建章立制守护百姓“安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