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第一批花菇的时候没什么经验,长得有点疯,第二批长得没那么快了。”11月28日,在海门港新区凤飞村的花菇大棚内,党总支书记黄芸仔细观察着菌菇包的长势。
提到海门港新区,以前大家会立刻想到海鲜、蛎岈山,现在则会想到中天钢铁、艾郎风电。在这个工业重镇的东南角,五个纯农业村曾因只种植大豆、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成为“后进生”,如今,凤飞村的秋葵、花菇,轧西村的小龙虾,锦明村的禽蛋,福良村的草鸡草鸭,浩西村的翠冠梨……海门港新区通过“五村联盟”发展模式,打造农业特色品牌,走上产业振兴之路。
农业村逆袭,特色产业频亮相
一个个菌菇包如小哨兵般整齐排列在大棚内,一朵朵褐色、肥厚的花菇错落有致地盛开在白色的菌包上。黄芸和丈夫廖海东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菌包,采摘下已经长成的花菇。
花菇是香菇中的上品,被称为菌中之星,深受消费者喜爱。廖海东的姑姑是种植花菇的老手,一次偶然的机会,黄芸接触到了花菇,当下便考虑将这种经济价值高的作物引回凤飞村。“一个菌菇包的价格约为10元,只需要盖普通钢架大棚,投入相对较少但产出效益不错。”今年10月,黄芸盖了一座钢架大棚,并引入1000个菌菇包试种。
根据凤飞村的气候和花菇的生长特性,一个菌菇包从当年10月到次年4月可生长4批花菇,每批次的生长周期约为半个月。每批次花菇采摘后,只需要在菌包中间的孔洞注水,一周后下一批次花菇便会长出。“之前没经验,以为菌菇怕冷不怕热,每次都把大棚关得严严实实,结果花菇长疯了,收都来不及。”黄芸告诉记者,收第一批菌菇时赶上下雨,夫妻俩和几个村干部一起抢着把菇采完,一共收了700多斤。
“这批花菇一共卖出5000多元,按照这个产量计算,只需两批便能收回成本。”黄芸告诉记者。凤飞村是有名的秋葵村,五谷杂粮等特色农作物亦小有名气。“这几年村里务农的村民年龄越来越大,秋葵、杂粮这种对人工要求比较高的作物种植遇到了困难。”黄芸表示,花菇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作物,种植起来对人工要求不高,投入较低。看到黄芸试种的花菇经济效益不错,不少村民表示要跟着她一起种植,村民吴兴石还自费搭建了大棚。“引进花菇就是为了给凤飞村的老百姓找到一个收益高的种植项目。”黄芸说,明年她计划将种植规模增加到一万包,并购买烘干设备,这样销售时可打破时间限制,干花菇的经济价值也更高。
不仅是凤飞村,位于海门港新区东南角的纯农业村都在努力挖掘特色项目,比如小龙虾、禽蛋、草鸡草鸭等。通过这些农业项目,五个曾经只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作物的农业村找到了致富增收的新路径。
村与村联合,联动共赢求发展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五村地缘相近、人文相亲,近年来都完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畅通了水系,具有较好的农业基础。今年,海门港新区以五村为基础,打造五村联动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由新区党工委书记黄卫国任示范园党委书记,下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5个攻坚党支部,促使党建与农村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五村中,地理位置最优越的是浩西村,紧邻S28、老通吕公路、港西大道等主要干道。党总支书记陆辰成告诉记者,他们拥有五村联建最宝贵的资源——建设用地,明年,通过盘活低效用地,五村联建的大本营——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将正式开工。
五个纯农业村从单兵作战到联动共赢,海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抱团发展就是把各自的资源整合出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现共同富民增收。”福良村党总支书记赵松美说,“我们这五个纯农业村没有工业企业,环境好,非常适合发展特色农业。”她表示,一个村的特色农产品有限,五个村抱团,可做的文章、可发展的农业项目就多得多了。
今年夏天,海门港新区举办了夏夜嘉年华活动,五村带着各自的优质农产品首次集中亮相。推出的农产品大礼包,价格从100元至300元不等,活动首日便被抢购一空。福良村和锦明村准备的草鸡草鸭和草鸡蛋不够卖。短短几天活动,五村共盈利5万多元,这也是海奔农业的第一桶金,更加坚定了大家联动共赢的信心。
小黄瓜8斤、芋艿15斤、菠菜13斤……目前,海奔的主要经营业务是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优质农产品,在政府牵线搭桥下,海奔成为全季酒店的供应商,五村的村干部多了一个新身份——配送员。如今,五村的种植品种丰富了很多,辣椒、黄瓜、番茄、芋艿、甜玉米等等,都能自产自销。“通过五村共同行动,我们将推出更多的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增加村营收入,推动乡村振兴。”锦明村党总支书记施敏敏对未来信心十足。
联产也联智,五村携手共奔富
“龙书记好。”在和轧西村党总支书记黄袁龙一起前往稻虾谷基地的路上,村民们都会亲切地打招呼。“龙书记”也是“龙虾书记”的简称。轧西村有耕地面积2800多亩,因缺乏经济效益高的农业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比较单一。但村里有800多条泯沟,并紧邻江家河,黄袁龙敏锐地意识到,水产养殖是条不错的路径。
去年,轧西村流转了100多亩低产田,他本人前往盱眙学习小龙虾养殖项目,采取稻虾综合种养的模式,探索农民增收致富新路径。黄袁龙告诉记者,稻虾谷基地在粮食作物种植的基础上,上半年养龙虾,六月后种水稻。稻子收割后,剩下的稻草在水里腐烂发酵,可为小龙虾提供饲料。而小龙虾排出的粪便,又能为此后种植的水稻提供肥料。通过稻虾轮作,轧西村实现了“一水两用,粮渔双赢”。去年,稻虾谷基地卖龙虾营收近40万元,今年预计收入将超60万元。
“选择这五个村联建,除自然条件外,也因为这五位村书记都是有经验、有干劲、有想法的八零后干部。”海门港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福良村、锦明村为例,两位女书记发现村民都有散养鸡鸭的习惯,于是她们找到党员代表、村民骨干,由村集体包销,鼓励大家多养鸡鸭、多下禽蛋,两村均有100多户农民参与这项增收项目,养得多、养得好的村民每年能增收5000余元。
现在,碰头会已经成为五位村支书线上线下的日常,大家聊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推进五村联建。“五村联建能做大的不仅仅是土特产。”赵松美介绍,五村均有不少红色文旅资源,大家正在思考如何打破产业、地域的壁垒,将文旅资源、农业资源串联起来,打造集颐养、文旅、休闲、观光农业于一体的精品文旅线路。 本报记者 袁晓婕 黄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