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崇川加快建设省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点

帮助精神障碍患者更好融入社会

本报讯 (记者卢铖卉)11月30日上午9点,位于崇川区新城桥街道的省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点二楼的工疗室,南通棕编非遗传承人马以花正为十余名残障人士上手工课。撕、拉、编、绕、折、穿……看似普通的棕榈叶在他们手里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小动物。

“他们经过几节课的练习,动起手来并不比普通人差。”马以花说。在工疗室的书架上,栩栩如生的蜻蜓、蚂蚱,活灵活现的天牛、小蛇等都是他们的作品。

今年,新城桥街道依托现有优秀社会组织队伍资源和居家养老(残)阵地资源,在城南新村附5号楼建设省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点,采取项目代管的运作方式,由残疾人代表之家执行。服务点在原先基础上进行服务对象的扩充、服务内容的扩展和服务阵地的改造,现有各类专兼职工作人员、志愿者51名,收纳辖区内残障人士共31名,其中包括新扩充的精神障碍人士十余名。

“通过在服务点接受专业康复、心理疏导、服药指导,以及社会化服务方面的专项训练,帮助他们实现生活自理,提升融入社会能力。”新城桥街道社会事业办主任吉红介绍。

在二楼,除工疗室,还有自然融合室、娱疗室、心理咨询室、阅读区、康复健身区等配置。

“考虑到很多人还很年轻,我们为他们开设了葫芦丝、声乐、朗诵等课程,现在有两个人葫芦丝水平已经达到八级。”新城桥街道残疾人代表之家负责人吴玉霞介绍。

在这里,精神障碍人士重新学习认识自己、照顾自己;在这里,摸索着与人交往、同伴支持;在这里,尝试正常工作、融入社会……有的学员从一开始的怕生,到如今变得能和大伙一起参加合唱训练;有的学员从一开始的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不强,到如今能够跟老师一起完成棕编作品。“现在他们和同伴、和老师、和我们的关系都非常好,很多时候会主动予以别人关心和关爱。”

家住文峰社区的张凡(化名)患病以来一直很排斥外面的世界,但自从参加了街道服务点的系列课程后,他每天都盼着能和老师、同学见面,精神面貌和初来时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连带着他的家属也做出了不少改变。

走入、分享、融入、回归,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需要漫长的时间。像张凡这样,每天到这里按时“打卡”接受康复的精神障碍人士还有很多。

“前期我们就对辖区内的潜在服务对象进行了调研和评估,根据个人需要制订了不同的干预课程和干预频次。”吉红介绍,有些精神障碍人士在家没有专业人员监护,可能会造成病情快速退化,更容易发病。为此,服务点专门聘请了紫琅医院精神科的医生做专业干预,除了针对精神障碍人士的讲座、沙龙,也鼓励左右邻里参加,增进对精神障碍人士的理解。

除新城桥街道外,秦灶街道也于去年建成省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点。

2023-12-04 崇川加快建设省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点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56781.html 1 3 帮助精神障碍患者更好融入社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