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裕新
在海门港新区这个工业重镇的东南角,五个纯农业村曾因只种植大豆、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成为“后进生”,如今,凤飞村的秋葵、花菇,轧西村的小龙虾,锦明村的禽蛋,福良村的草鸡草鸭,浩西村的翠冠梨……海门港新区通过“五村联盟”发展模式,打造农业特色品牌,走上产业振兴之路。(12月4日《南通日报》)
乡村要振兴,特色产业最关键。立足资源禀赋,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打造具有江海区域影响力特色名片、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举措,是我市蹚出“产业富民、特色强村”共同富裕路的重要途径。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展特色产业,科学合理做好一村一品布局,既要抓好建设,更要抓好运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和宜鱼则鱼、宜鸡则鸡,努力把本镇本村的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把产业项目的可盈利性、可带动性放到重要的位置,持续培育壮大特色高效农业,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重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不断探索更多与产业发展壮大相辅相成的新模式新业态新形式,为乡村振兴稳步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做好支撑,强化服务。围绕产业发展目标,强化政策引领,科学把握乡村农业产业发展的规律,结合地方实际,编制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支持引导农民发展多种经营。不断创新投入方式,提供资金支持,积极设立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拓宽投融资平台和渠道,有序引导、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积广的乡村特色产业。营造良好环境,呼吁乡村精英返乡创业,多渠道、多层次地引进精英人才,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培训,助力产业振兴。
联农带农,注重增收。在项目建设之初,就要主动对接市场经营主体,提前锁定产业项目收益,依托龙头企业现成的管理团队和成熟的市场营销体系发展生产和经营,减少集体经济组织闯市场的风险。多村联建,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持续稳定释放发展潜力,推进特色产业成为富民增收产业。不断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实施“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家庭农场”等多种经营模式,引导农民多渠道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