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时评

乐见网暴“毒瘤”被清除

□唐浩

11月28日,公安部发布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10起典型案例,包括南通公安机关侦破季某某通过网暴手段吸粉引流案。南通公安机关依法查明,2022年9月以来,季某某为吸粉引流非法牟利,伙同他人制作“剧本”,通过发布视频或直播连线方式,恶意“碰瓷”本地高人气“网红”博主,肆意实施谩骂攻击、造谣诽谤等网暴行为,相关视频被浏览50余万次,严重破坏网络生态和社会秩序。目前,季某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网络暴力是网络空间的毒瘤。互联网时代,制造散布谣言、恶意攻击、侮辱诽谤、泄露隐私等网络暴力问题日益突出,给受害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甚至会导致受害人精神出现严重问题。一般来说,网络暴力主要是针对陌生人实施,且由于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和即时性,往往使得受害人在确认侵害人、收集证据等方面存在现实困难,维权成本极高。

近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让治网有法可依。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今年7月起草了《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于今年9月25日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都体现了对治理网络暴力的高度重视。网络世界虽是虚拟世界,清除网络暴力“毒瘤”,离不了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

清“毒瘤”,贵在“行”。现如今,网络是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不开网络空间的气清天晴、环境良好。在2023年4月开始的为期100天的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中,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案件2300余起,依法关停违法违规账号2.1万余个,清理网络谣言信息70.5万余条。法治利剑开始出鞘行动,逐个击破谣言,斩杀违法违规账号。

清“毒瘤”,重在“责”。各大网站平台应守土有责,重视自身信息内容管理的主体责任,建立完备的网络信息治理监管机制。比如对用户账号注册、信息发布、审核、跟帖评论等进行严格的审核,建构应急处置和网络谣言应对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发现平台中一旦出现网络暴力信息,立即配合主管单位进行处置,避免网络暴力信息扩散蔓延。

清“毒瘤”,难在“久”。经过一段时间治理,亿万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总体上健康积极向上。当前,治理网络暴力取得了一定成效。面对依然存在的网络暴力“毒瘤”,不能有松劲歇脚的念头,应当久久为功、驰而不息,要持续深化网络暴力整治,不断向“毒瘤”发起进攻,让一些网络暴力“毒瘤”还没完全成形就被打散。

没有人希望生活在充斥着攻击、谩骂、负能量的网络空间。只有携手共同建构网络美好家园,才能让网络空间更加清朗,不断提升广大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3-12-12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57583.html 1 3 乐见网暴“毒瘤”被清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