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特别报道

通州区人民医院以“提升医疗技术和改善医疗服务”为硬核,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难得的“四升四降”喜人变化——

以更为优质的健康供给,彰显人民至上的担当作为

持续提升医疗技术 让百姓在家门口治得了病、治得好病

医院接受胸痛中心总部再认证飞检

党委书记、院长陈建(左一)手术中

医院接受国家卫健委互联互通四甲现场评审

作为通州地区医疗、医学教学和预防保健的中心,通州区人民医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提升医疗技术和改善医疗服务”为硬核,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用心用情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防火墙”。2023年以来,医院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和运营管理,提升质量和效率,向着“技术过硬、服务高效、管理精细、满意度高”的目标迈进,医疗技术能力持续增强,医疗质量安全显著提高,实现了收治门急诊病人数、出院病人数、手术台次、四级手术量同比均明显增长,与此同时,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医药收入、平均住院日等费用指标全面下降的“四升四降”喜人变化。

前不久,家住通州区十总镇101岁的葛老先生因不慎摔倒来通州区人民医院就医,被诊断为右股骨粗隆间骨折,经过必要的检查和术前准备,老人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第5天就借助助行器站起来了。

原来,葛老先生长期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因年事已高各器官功能衰退,双眼视物模糊,双耳听力极差,导致意外摔倒。针对这位超百岁老人实际情况,考虑到手术麻醉风险较大,骨科学科带头人、通州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陈建便召集骨科周江主任、麻醉科杨红飞主任、病区护士长等人一起进行术前讨论,认真开展麻醉术前评估及风险预测,分别从手术方案的制定,麻醉计划的制定,麻醉方式的选择到术中麻醉的管理,术后病人的康复,围绕手术期可能出现的栓塞、恶性心律失常、肺不张、肺部感染、心衰、谵妄、认知功能下降并发症等各方面,协同做好详细的术前准备和各种应急预案。最终在多学科密切协作下,手术顺利完成。

正所谓,“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今年是医院的手术质量安全提升年,麻醉质量与医疗安全密切相关。我们专门聘请了江苏省人民医院麻醉科专家,每周以视频培训的方式对全院麻醉医师进行讲课、指导,每周都有不同的主题,培训结束还有考试,检验学习成果。”陈建坦言,通过麻醉技术的提升,今年1—11月,该院已完成80岁以上老人手术1038人次,其中90岁以上老人手术71人次,年龄最大102岁。

为持续提升医疗技术,通州区人民医院普外科推出“将微创技术进行到底”的医疗理念,旨在通过微小创伤或微小入路,以最小的组织伤害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效果。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普外科完善了一套全新的管理模式,并实现了传统外科手术的成功转型,全面进入了微创外科新时代。目前,普外科已常规开展腹腔镜下结直肠癌、胃癌及肝癌的根治术,腹腔镜下脾切除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腹腔镜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腹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等,微创手术率达80%,普外科四级手术由以前年百台左右提升至年500多台,在市内同级医院中保持领先地位。

救治患者,时间就是生命!为了与死神赛跑,通州区人民医院着力打造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与基层医院上下联动,有效缩短了急危重病人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死率和伤残率。目前,该院卒中中心缺血性卒中溶栓DNT时间(从入院到静脉溶栓时间)缩短至平均44分钟,远优于60分钟的国家标准。今年1—11月,共完成脑血管造影294例,各类脑血管手术131台次,无论病例的数量和手术的难度均有较大提升,而卒中病人的救治时间、抢救成功率也得到提高,致死率和致残率进一步降低。11月17日,中国胸痛中心公示了第三十五次执行委员会再次认证单位结果,通州区人民医院榜上有名,成为本次南通地区唯一通过胸痛中心再认证的医疗机构。

“未来,我们将以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为抓手,持续不懈提升医疗技术水平,让通州地区的百姓在家门口真正看得了、看得好急危重病,全方位守护群众的平安健康。”陈建说。

不断改善医疗服务 让患者看病体验感好、获得感强

入冬后,天气寒冷,通州区人民医院儿科门诊一度爆满,各类呼吸道疾病的患儿日渐增多。从11月起,该院特别开设了儿科夜门诊,每晚由两名高年资的医生坐诊至深夜11点,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肯定。与此同时,针对呼吸道病毒,该院推出了“一站式”病原体检测,只需一次抽血即可检测肺炎衣原体抗体、肺炎支原体抗体、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腺病毒抗体和柯萨奇病毒抗体,受到患者欢迎。

为解决好群众看病难问题,通州区人民医院设身处地从患者角度提供服务。“我们通过加快信息化建设,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陈建介绍,该院是苏中地区首家通过电子病历应用能力5级评审的县级医院,同时建成了互联网医院,并通过了互联互通四甲现场评审。全院共设置26台自助服务机,分布于门诊大厅和各楼层候诊区,相当于开设了26个窗口,减少了病人往返,缩短了等候时间。

同时,针对老年人,该院保留了人工挂号收费窗口,并设有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站帮助患者就医。目前,服务站有固定工作人员8人,院内志愿者300余人,社会志愿者10余人,鼓励医护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志愿活动,志愿服务时长与评先选优、职称晋升挂钩。

在通州区人民医院,80%是医保患者。为此,该院专门建立了医保服务站,参保人员在这里可以办理转外就医备案手续,进行门诊慢性病审批、基本医疗保险特殊药品用药申报现场审批,查询医保个人账户及参保人员医疗缴费信息等。一站式服务模式,避免了参保人员在各楼宇间奔波往返,缩减了审批流程。在去年全市医保考核中,该院名列第一。

为降低病人负担,让更多患者看得起病,医院切实加强精细化管理,在南通地区建立了首家“耗材智能一体化管理”体系。该系统涵盖财务、招标、医保等多维度分类编码体系,与HIS系统、财务系统等互联互通,打破耗材管理信息孤岛现象;手术室、导管室高值耗材引入人脸识别的智能管理系统,实现高值耗材的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各病区低值耗材引入智能柜管理,实现了科室成本合理归集,在规范耗材管理的同时,减少了耗材的浪费现象,从而进一步降低患者诊疗费用。

为进一步提高抢救病人的成功率,今年以来,通州区人民医院加快了“5G+医疗”建设,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从传统“边走边查”模式升级为“上车即入院”的“边走边治”闭环救治模式。9月份以来,依托该系统共接诊各类患者近2000人次,抢救成功率由年初的97.75%提高至目前的99.82%,有力保障了群众的生命安全。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目前,全院共有南通市护理重点专科4个,全面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创建专科护理标准化病房,确保全院专科护理同质化;开展护理MDT,推广输液港维护、手臂港维护、中长导管置入等多项适宜技术,开设了PICC、伤口造口失禁等护理门诊;成立“骨科康复一体化工作小组”,将早康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基本次日可下地活动,也大大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联动信息科,对出院患者进行系统管理,通过App将康复计划及回访提醒推送给患者,帮助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该院切实强化老年友善管理,优化老年友善医疗环境,构建老年友善文化,提升老年友善服务水平,获评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优秀单位”、南通市“敬老文明号”。

为回报社会,承担公益责任,早在2006年,该院就常态化开展“送医下乡”活动,深入社区、敬老院、基层卫生院等地,通过健康宣教、科普义诊等方式,打通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每年直接受益群众万余人次。联合通州区城管局为全区千名环卫工人免费体检、联合团区委为困境儿童免费体检,与残联联合开展“白内障光明工程”、与红十字会联合开展“红十字光明行动”……优质医疗服务从院内延伸到院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医院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让医院发展引得进人、留得住人

随着新一轮降温来袭,各类心脑血管疾病也进入高发季。近期,通州区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王纬经忙得不可开交,仅11月份,他与胸痛中心团队成员共完成了冠脉造影102台次,完成支架植入术48台次。

面对赞许,王纬经十分谦虚,“是医院给了我成长平台和学习机会,光去上海名院进修我一个人就去了3次。”他告诉记者,2013年以来,他先后前往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等地学习进修冠脉介入、左心耳封堵技术,并全程参与医院胸痛中心的建设及运行。每年成功救治数百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且多数恢复良好,很快回归家庭和社会。今年7月,他从上海学成回院后填补了左心耳封堵术在通州区的技术空白。

“在医院,没有进修次数的限制,只要个人有意愿、肯努力,就有机会带项目外出进修深造。”陈建介绍,医院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路,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走科技兴院之路,积极营造集聚人才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不断激发人才活力,为医院事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人才保证。

医生是一个“晚熟”的职业,需要相对较长的培养周期。为此,通州区人民医院注重因才施策,提高人才培养效果。新进人员从入职开始就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帮助每个人量身打造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体验、主题演讲、心得交流等多元培训模式,提升职业素养,尽快适应临床需要。充分利用送出去深造、请进来帮扶、参加学术会议等多种途径,分类别、分层次培养优青人才、科研型人才、教学型人才。打破论资排辈的进修培训模式,根据个人的综合素质及学科发展的需求,选派优秀人才带项目到国内一流医院学习深造。医务人员外出学习期间,科室和职能部门动态跟进,了解学习进展和存在困难以及需要院部帮助的问题,为进修学习提供便利。医务人员进修回院后,职能部门根据3—6个月内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情况进行再评估,作为报销进修费用的依据之一。

留住人才是人才工作的关键。在执行省、市、区相关人才政策的同时,通州区人民医院结合实际情况,先后出台了《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奖励办法》《研究生读书补助办法》等政策,从薪酬待遇、提拔任用、事业发展等方面给予倾斜。其中,医院为每位新进研究生提供一套人才公寓,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分别给予30万元和12万元的生活补助,以安家费和读书补助的形式考核发放,并积极争取政策进编;取得在职研究生学位的医务人员报销所有培训资料费,并给予一定奖励;大胆提拔年轻人才进入中层干部队伍或后备干部人才库,成熟一个任用一个。2022年聘任的护理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大外科护士长均为30岁左右的青年人。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截至目前,通州区人民医院1127名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254 名,中级职称420名;博士研究生3名,在读博士3名,硕士研究生139名,在读硕士38名;南通市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1名,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6名,通州区“312”人才培养对象12名,南通市医学重点人才2名、南通市青年医学重点人才6名;在南通市医学会、医师协会担任副主任委员26人次。值得一提的是,该院护理人员本科学历占比90%以上,在南通地区尚不多见。

“当前,正值积极应对冬季就诊高峰、奋力冲刺年度重点科研任务、加快推进三期改扩建工程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努力提高医疗服务、健康惠民工作水平,推动医院管理体系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着力建设‘环境美、服务美、人文美、质量优’的‘三美一优’医院,用医务人员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满意指数’。”谈及医院下一步发展,陈建这样说。

·冯启榕 陆云芬 陈凯·

2023-12-14 持续提升医疗技术 让百姓在家门口治得了病、治得好病 通州区人民医院以“提升医疗技术和改善医疗服务”为硬核,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难得的“四升四降”喜人变化——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57783.html 1 3 以更为优质的健康供给,彰显人民至上的担当作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