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学与思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度履行好职责

□俞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7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在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自然资源部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责部门之一,必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政治责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履行好自然资源工作职责,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划定国土空间规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土空间规划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可持续发展,科学有序统筹安排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和布局,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质量和效率。通州区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于2022年10月正式启用,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等重要生态空间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的生态保护红线基本消除了原有红线内各类矛盾冲突,妥善协调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城镇村、重大项目等各类空间矛盾,持续增强了生态功能。

把握量质并重,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反复强调耕地保护和利用,科学回答了事关加强耕地保护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新时代新征程上,耕地保护任务没有减轻,而是更加艰巨。”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必须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开展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建立健全土地变更调查联合工作机制,综合分析研判年度耕地变化情况和耕地转出需求,统筹安排耕地流入流出变更,确保辖区内耕地总量不减少。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加大耕地保护宣传力度,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种粮抓粮的积极性,在全社会形成“保护耕地就是端牢老百姓饭碗”的共识。

强化节约导向,精准配置集约利用资源。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土地利用方式上,决不能再以过度消耗土地资源为代价,要坚定不移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我们持续推行“亩均论英雄”,大力推进“控总量、盘存量、优增量、提质量”的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以推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为目标,健全重大项目落户研判机制,“一地一策”,实现保障省、市重大产业项目“应保尽保”。严格执行“增存挂钩”机制,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优化工业用地项目评审,构建评审指标体系、建立出让年期与项目评审结果相挂钩的弹性出让机制,实现“拿地即开工”。

提升绿化指数,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综合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机统一起来,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民生福祉。通州区确定“一环二纵三横多节点”生态保护和修复总体格局,重点实施生态空间保护修复、农业空间保护修复、城镇空间保护修复、跨空间保护修复工程项目24个。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牵头作用,加强与发改、财政、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努力形成多部门协同联动的管理格局,推动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实施落地。结合本地区实际,侧重于土地综合整治、湿地生态修复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与本地的产业发展有机结合,鼓励生态保护修复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融合发展,形成“生态+”治理模式,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以产业发展反哺生态修复。

(作者系南通市通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2023-12-18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58128.html 1 3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度履行好职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