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唐佳美 通讯员陈健)日前,我市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农业服务性大产业,促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我市成为全省首个出台相关指导意见的地级市。
《意见》提出,要健全一个服务体系,构建一张服务网络,培育一批服务品牌,制定一套服务标准,力争到2027年底,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专业化、信息化、市场化水平明显提升,对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和联农带农作用显著增强,基本形成组织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服务能力较强、服务行为规范、覆盖范围广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意见》明确了六大重点任务,即全方位培育服务主体。按照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服务专业、竞争充分的原则,加快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各类服务主体扬长避短、差异化发展,鼓励开展合作与联合,形成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协调发展的局面。
全链条拓展服务领域。围绕全市“4+10+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推动服务范围逐步从大宗农作物向园艺蚕桑等经济作物拓展,从种植业向养殖业等领域推进;服务环节从产中向产前、产后等环节及金融保险等配套服务延伸;服务内容从“耕种防收”为主向农资供应、工厂化育秧(苗)、秸秆处理、烘干仓储、冷链物流和农产品初加工及销售服务拓展。
全覆盖建设服务网络。按照“县有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涉农乡镇有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畜禽养殖大镇有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水产养殖重点产业有行业协会”布局,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全覆盖网络。
全领域创新服务机制。鼓励服务主体积极创新服务业态、模式、机制,大力发展多层次、多类型的专业化服务,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典型,培育一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知名品牌。
全过程强化科技支撑。鼓励和支持服务主体集成推广应用绿色优质新品种、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物质装备,促进良种良法、农艺农机深度融合,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并实施“千员带万社(场)”行动。
全周期加强行业指导。建立服务主体名录库,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服务标准和服务规程,加大对农业生产关键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服务与科技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