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港
“十四五”期间首次全省“双第一”,南通市蓝天保卫战取得新突破。3日,市生态环境局亮出最新空气质量“成绩单”:2023年,我市持续推进PM2.5和O3浓度“双控双减”,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实干治污,凝心聚力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南通PM2.5浓度、优良天数比率两项指标实现全省第一。(1月4日《南通日报》)
“高颜值”的“南通蓝”勾勒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态画卷,铺就了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南通蓝”日益成为新常态,固然有“天帮忙”的因素,但更是“人努力”的结果。从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到关闭“小散乱污”企业,再到强化扬尘等污染管控治理,这几年我市在打赢蓝天保卫战上使出洪荒之力、拿出治本之策,抓大事抠小节,积小胜为大胜,有力地推动着“气”质更出众、更出彩。
有了之前打下的坚实基础,再加上接下来的不懈努力,实现“好上加好”“越来越好”就有了底气。归根结底,要持之以恒加大治理力度,在发展理念、治理思路、体制机制上来一场“刀刃向内”的革命。按照全覆盖、系统化、定规范、管长效的要求,围绕PM2.5、臭氧、氮氧化物等重点指标,聚焦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生活源等重点领域,既要精准有力抓好深度治理,也要科学有效抓好长效管理,还要规范有序抓好联防联控,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科技手段和行政手段打好“组合拳”,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就算再硬的骨头也要坚决啃下来。在此基础上,要聚焦产业集群提质增效,加大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力度,不断提高产业的“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推动产业生态化、能源绿色化、生活低碳化。
以更高标准守护好“南通蓝”,科技的力量不可小觑。“互联网+”时代,要充分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激光雷达扫描、无人机高空航拍等先进技术,加大环境实时监测、污染源头追溯力度;借力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全力攻克一批治气治污“卡脖子”技术,牢牢守住生态文明底线。
让“南通蓝”永驻南通,每个人责无旁贷,要把“同呼吸、共奋斗”贯穿始终。人人出一份力,个个尽一份责,从身体力行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既要对各类污染行为敢于较真,也要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还要主动参与植树造绿等公益活动,善作善成、持之以恒,才能让空气更清新、天空更湛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