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民间写真

诸暨“千柱屋”

□王辉元

浙江省诸暨市是知名的经济强县,其“枫桥经验”享誉全国。诸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越国故地、吴越文化的发祥地。我们游览了有“小雁荡”之称的五泄风景区、展示古越文化的西施故里。当地朋友介绍,诸暨有一处“江南第一豪宅”叫千柱屋,估计我们会感兴趣。千柱屋?我们没见过,也没听说过。

从诸暨市区出发约40分钟,汽车进入深山里的一个村庄“斯宅村”,在一个古色古香的大宅前停下。我们请了讲解员,她就生活在这座大宅里,50多岁,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是村里的教师,有机会就带游客参观千柱屋。

千柱屋又名“斯盛居”,由太学生、富商斯元儒于1798年前后(清嘉庆初年)建造,为斯家居所。千柱屋规模宏大,坐南朝北,四方庭院式围屋,以正厅为中轴线,两侧分置8个四合院,各院间以檐廊相通。屋内廊柱林立,共有121间房间,1200多根柱子,“千柱屋”由此得名。千柱屋造作讲究,北面为主立面,有重檐式门楼5座,全系青石、砖雕制作,镌刻人物、山水图案,形象生动,工艺精美。主门楼青石门额上刻“於斯为盛”4字,取自《论语》,意为由此而兴盛,且将“斯”姓借入,又赋予寓意。过主门楼即为正厅,厅内两侧分设“丛桂堂”“福寿堂”“双槐堂”“仁寿堂”,以青石镌刻楷书堂名镶嵌于壁上。正厅照墙上有青砖浮雕《百马图》,刻工精湛,群马姿态各异、惟妙惟肖。木门木窗均为格扇式,采用木雕图案,有梅兰竹菊、吉祥如意、缠枝花卉等内容,各具寓意。穿行在千柱屋中,森森宅第把我们带入另一个时代,高墙围护说明斯氏先人富甲一方,精工细作显示斯氏先人文质精致,整栋建筑就是物质财富和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尤其是古朴典雅的“石刻、砖刻、木刻”内容寓意深刻,不仅有“鱼、桃、蝙蝠、石榴”等追求喜庆吉祥美好之意,更有“孝廉方正”“彤管重辉”“乐善好施”“襄成赈务”等弘扬传统伦理道德的内容,体现斯氏家风祖训。斯氏后人耳濡目染,润物无声。对我们的到来,宅子里的居民不惊不扰,悠闲而安静地生活,自在而勤勉地劳作,一派与世无争、民风敦厚的景象。

“斯宅村”还有与千柱屋同样风格的发祥居、上新屋、牌轩门里、新谭家、门前畈,以及笔峰书院、斯宅小洋房等14处建筑,构成斯氏古民居建筑群。千柱屋、发祥居等宅子里至今有人居住,多数为斯氏后裔。“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在一个屋檐下,斯氏后人门户各自独立,整体仍是一个大户人家,体现出斯氏宗族的团结、族人间的融洽。

千柱屋南侧山坡“松啸湾”内生态自然,花木成荫,生机盎然。古树名木林立,树龄大都在两百岁以上,有银杏、柳杉、罗汉松、黄檀、龙爪槐、紫薇、大叶冬青、枫树等,大多树干粗壮、枝繁叶茂。树干树皮上的疙里疙瘩,饱含了岁月的风霜,寓意着斯氏家族历经沧桑,大户人家的灵魂尚在。

讲解员特地带领我们参观笔峰书院。书院位于 “松啸湾”南端的半山腰上,曾经是斯氏子孙读书的地方,因书院背靠笔架山而得名。书院规模不大,古朴而清幽,主楼为三层楼的木结构楼房。书院的二楼原来没有固定楼梯,现有楼梯是“文革”时所造。从前斯氏学生在二楼课堂上私塾,早上大人用木梯子送小孩上去,中午由专人用梯子将茶饭送入二楼,晚上再用梯子将小孩接下楼,其间梯子移走,不许小孩下楼。这样营造让学生专心读书的环境,可谓用心良苦,其重视教育可见一斑。

斯宅建筑是其表,而家族文化则是其魂。传说“斯”姓本为“史”姓,其始祖是东汉时期的吴国廷尉史伟,因其行为孝义,吴帝孙权御赐“斯”姓。自唐末至今,斯氏“在暨阳者,烟火万家,称为巨族”,至今已有40余代。千百年来,斯氏家族以孝义起家,传承精忠报国、宗族伦理,正直立身、崇文重教的家族文化源远流长。近现代斯氏后裔贤才辈出,从斯民小学走出超过100名专家教授,如著名古植物学家斯行键、教育家斯霞、焊接专家斯重遥、历史学家斯维至、棉纺专家斯光霄等等。

我曾经参观过福建永定的客家土楼。千柱屋和客家土楼一样是围屋,都是为了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偷盗的要求而建造。我认为,千柱屋更能够反映出清代江南民居建筑技术的高度,称之为“江南第一豪宅”并不夸张。而千柱屋所承载的经久而不衰的斯氏家族文化,则是这所“豪宅”的内在价值,富而能教是灵魂底蕴,值得我们深思。新时代,我们更应该树立正确的家风家训,不仅给儿孙留下物质财产,也要传承好家庭文化,增强家庭凝聚力,促进家庭的长久健康发展。

2024-01-17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61353.html 1 3 诸暨“千柱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