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向两会报告

【展望2024】

海安争当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优等生”

接续实施“枢纽海安、科创新城”发展战略,推动海安高质量发展持续走在省市前列,为南通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作出更大贡献。

新的一年里,海安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进一步把握好“进”的取向,自觉调高目标定位,始终保持昂扬斗志,争当领跑者、引领者,努力创造一流业绩。

海安扛好走在前列的重大责任,争当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优等生”。海安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体会议明确2024年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力争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规上服务业重点行业营收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0.6万人以上。

围绕目标,海安将加强经济运行科学调度,充分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着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加快推进制造强市建设 走实新型工业化之路

海安工业基础扎实、产业门类齐全,一直以来是海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奋进现代化新征程,海安努力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全力建设全省首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海安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加快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传统产业焕新,深入推进“产业焕新 空间再造”行动,鼓励传统行业企业加快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改造升级、更新迭代,支持纺织印染、建材等产业通过高新技术嫁接、新技术研发、产业链延伸等方式,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实现存量焕新。加速壮大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有基础、前景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供需两端发力,积极扩投资、促创新、拓市场,不断塑造产业“战略优势”,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主动布局未来产业,抢先谋划和推进空天装备、新型储能等前沿领域,聚焦创新研发和场景应用,培育一批未来产业技术研究平台,探索设立未来产业引导基金,构建全链条未来产业生态,厚植发展新优势。

坚持抓大育小、培强扶弱,推动各类企业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更好发挥主体作用,加快培育一支实力强大、结构合理、生机勃勃的企业梯队。更大力度培育链主企业,深入推进“5123”大企业领航工程,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建立“白名单”企业服务“绿色通道”,集中力量培育一批行业标杆企业。支持大型企业加快推进战略合作、并购重组,牵头组建行业创新联合体、实施协同创新项目,带动上下游更多企业融入产业链供应链。更高水平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扎实推进“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双名城建设,坚持专业化、精益化、特色化、创新型发展方向,引导更多企业专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不断推进产品升级和服务创新,努力成为全市新型工业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更有效率培育中小微企业,坚持把扩充队伍、做大盘子作为重中之重,聚焦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四新”类企业,加强动态管理,优化要素供给,实施精准培育,构建稳健科学的梯次培育体系,打通中小微企业进阶式成长的“快车道”。要大力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优化新生代企业家培育机制,培养更多张謇式企业家群体,助力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建设。

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 推进全领域融合发展

奋进新征程,海安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牢牢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治理数字化“三个关键”,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促进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各领域广泛深入渗透,加快推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持续提升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

在农业数字化方面,海安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探索打造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推动数字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深度融合,持续推进农村电商发展,以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在制造业数字化方面,要坚持分类指导、因企施策,以高端纺织、高端装备等优势产业为重点,“一行一策”探索细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进一步打好政策“组合拳”,为企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服务业数字化方面,加快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升级,面向物流运输、金融服务、商务商贸等行业,拓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努力向智慧物流、数字金融、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发展;加快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升级,促进数字经济与文旅文创、商业零售等深度融合,培育数字文创、智慧旅游、新型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创造新需求、释放新动能。

在建筑业数字化方面,要推行智能建造、绿色建造等方式,鼓励企业引入数字化管理平台,推广“智慧工地”建设,突出核心专长,深耕细分领域,打造更多建筑业“专精特新”企业。

聚焦数字产业培育,海安积极布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瞄准工业软件、基础材料等薄弱环节,依托上海交大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以及企业创新平台,加快研究数字产业化关键技术。要加强数字项目招引,以两区科创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开发区软件园等专业园区为载体,聚焦新型显示、高端软件等产业,加大项目引培力度,构筑更具活力的数字经济生态圈。要拓展数字应用场景,强化数字技术在智能制造、医疗健康、城市交通等场景的融合应用,做优做精“我的海安”App等信息化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数字化,以示范性应用场景建设带动数字经济整体发展。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海安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行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基础数据库建设,不断放大区域经济大数据平台作用,着力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政府运行新形态。赋能市域社会治理,依托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深化网格化社会治理创新,加快推进物联感知网络和视频资源在城市管理、环境治理、治安防控等领域的融合应用,为“智慧海安”建设提供强劲“智治”支撑。

突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

筑牢经济向好压舱石

2024年,海安将扎实开展“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聚焦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招商主攻方向,积极引进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优质项目,努力在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招引上实现新突破。高度重视服务业项目招引,鼓励企业主辅分离发展工业设计、技术研发、设备安装等服务型制造,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推动高技术检验检测、数字软件等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充分放大枢纽经济优势,加快推进盒马食品智能产业园、季铭国际塑料城等一二三产融合、大宗物资交易重点项目建设,引进培育一批贸易总部型企业、电商龙头型企业。组建驻欧招商中心,加大优质外资外贸项目招引,积蓄更多发展动能。抓好科技招商“关键一招”,探索开展科创飞地招商,加强与专业投资机构全方位合作,全力招引一批优质科创项目。

围绕项目“招落服”,坚持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难题,应开尽开、能开早开,努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积极推行“拿地即开工”极简审批改革,加快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打通项目建设“绿色通道”。持续开展工业用地“空间再造”,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租赁盘活等方式开发利用闲置土地和厂房,重点谋划实施一批“二期”“三期”强链补链项目。抢抓新一轮稳增长政策窗口期,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上级盘子。坚持“亩均效益”为导向的企业绩效评价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延伸推广至农业和服务业领域,推动有限资源要素合理化配置。

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提升年”,积极推进涉企行政合规全过程指导,大力推广“包容审慎”“信用分级”等监管模式,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擦亮“万事好通·海心安”营商服务品牌。纵深推进服务经营主体大走访,发挥重点经济工作专班作用,提升“政策通”“政企通”平台政策直达、诉求直报、政企直通功能,探索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工作机制,精准助企发展壮大。

·顾爱东 徐蓓 李仁霞· 姜明 濮端建摄

2024-01-17 【展望2024】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61363.html 1 3 海安争当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优等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