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卫生健康系统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工作,实现新冠疫情平稳转段。与此同时,我市扎实推进综合医改、民生实事、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各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综合医改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连续三年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美丽医院建设、基层健康治理、“一老一幼”服务等工作多次被主流媒体聚焦,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全面筑牢公共卫生屏障
长江水域某货船在航行过程中遇到货舱起火,船上伤员急需送医救治!时间就是生命!市卫生健康委派出直升机开展现场救援,在搜救过程中发现落水患者,直升机在救起患者后,立即将伤员送往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省级水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
这是去年11月,2023年水上紧急医学救援应急演练现场的一幕。一年来,我市应急能力持续增强,稳妥处置18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猴痘疫情应急处置桌面推演、“海陆空”立体救援应急演练,以紧急医学救援、卫生防疫、中毒处置、心理救援等作战单元组建全市8支20人的背囊化基层医疗应急小分队,筑牢安全防线。
医防融合持续深入,率先在市三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公共卫生与医防协同科,在全省率先发布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清单。举办医防融合创新发展大会,成立慢病管理医防融合协作联盟。制定基层慢性病防治规范化联合门诊建设标准,作为全省唯一地级市,全市肿瘤登记数据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五大洲癌症发病》数据库收录。
新冠疫情平稳转段,在全省率先建立“总院长”制、“一日三调度”等工作制度,落实分级诊疗、分类施治、多学科会诊。2023年年初,门、急诊累计接诊新冠感染270万人次,“一病例一方案”成功救治重症病人4000余人,实现救治高峰特别是急危重症救治高峰的顺利渡峰。
不断丰富医疗卫生服务内涵
令人赏心悦目的康复花园、下沉庭院,充满人文关怀的母婴室和第三卫生间,洋溢着欢声笑语的儿童乐园、托育园……去年以来,我市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在省内首创开展“美丽医院”建设,12项具体举措全面推进“环境美、服务美、人文美、质量优”的“三美一优”医院建设,在首轮推选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六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海门区人民医院、海安市人民医院、通州区石港中心卫生院、海安市曲塘中心卫生院7家医院被评为美丽医院建设突出单位。
聚焦高质量医疗服务。通过“美丽医院”建设,学(专)科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建成6个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医学创新中心、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6个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68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全市15个中医专科入选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创成8家省五级中医馆。市第一人民医院、海门区人民医院、海安市人民医院、如皋市中医院、海安市中医院5家单位被列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单位。
深化医改提能级。在全省创新实施“医院追赶超越计划”,全方位补齐补强短板弱项。推动12个县域医共体加快向紧密型转变,海安、如皋成为医联体省级监测地区。在2023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上,我市就综合医改工作作专题交流。加大接轨上海力度,跨江融合提质提效。累计与12所上海医学院系建立合作关系,与43家医院、156个临床科室深入对接,月均来通坐诊、手术专家超1000人次。
大力夯实基层医疗服务网底
“新中心功能多了、空间大了,我们更方便了。”“停车位多了,好停车了我们也能安心享受医疗服务。”近日,历经两年多的建设,崇川区秦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异地迁建升级,开始对外试运营。作为崇川区重点建设的4个区域医疗中心之一,秦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异地新建升级后,设备设施、医疗条件、就医环境、功能布局等方面均得到极大改善,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公平可及、持续系统的医疗卫生服务。
根据市委市政府《南通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市卫生健康委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制定任务分解表,实行“季度督查、半年通报、年度考评”。截至目前,全市建有1个及以上基层特色科室的基层医疗机构比例提高到55.65%,新建社区医院10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功能中心建设67个、甲级村卫生室97个。累计建成农村区域性医疗中心29家,位居全省第一;基本实现“一镇一公立卫生院”和“一村一卫生室”的“15分钟医疗服务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医更便捷。
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制定《南通市城市三级医院帮扶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实施方案(试行)》,首批组织通大附院、市直八家医院、瑞慈医院等10家三级医院结对帮扶2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帮扶协议,按照“一院一策”原则,制定提升计划。
优化基本公卫服务。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我市代表江苏省参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评价,获得全国第二名。崇川区狼山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产科主任医师张凤琴入选“中国好医生 中国好护士”2023年10月月度人物。
多措并举提升治理水平
近日,全国爱卫办公布全国407个地级及以上市和直辖市辖区2022年度健康城市建设评价结果,共评选出40个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南通市榜上有名。据悉,这是全国健康城市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我市已连续三年荣膺此殊荣。
为巩固创卫成果,我市牵头制定十大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当日交办制”“督查包干制”“例会通报制”,我市顺利通过2022—2024年周期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评估。
改善政务服务。搭建“政府—企业—医院”三方交流平台,举办全市医药企业座谈会。全面推行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告知承诺制服务,现场发放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8717件。推出卫生许可证到期提醒服务,累计向1612家监管单位发送了许可到期信息。
创新综合监管。以创新综合监管手段助力行业自治,在省内率先推行“三书同达”,指导企业规范、自主开展信用修复。
切实强化重点人群健康管理
“来,叔叔阿姨,把手举起来,跟着我的动作……”日前,在崇川区天生港镇街道龙湖佳苑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团队正在为一群老年人做运动器官功能的失能干预训练。参与对象中年龄最大的91岁,最小的也要67岁,每个人都上课认真积极,动作标准规范,上课老师连连称赞,被表扬的“学生们”也都个个脸上充满笑意。
去年3月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试点项目”,旨在破解“一人失能 全家失衡”的困局。经过近一年的干预训练,120余名干预对象身心健康状况显著提升,数十份感谢信、锦旗见证了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
做实老龄健康,我市圆满完成医养结合首批国家试点任务,入选第三批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市;197家医疗机构建成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其中优秀单位占比达31.9%,位居全省第一。
做优托育服务,探索“1+N”普惠托育模式,截至2023年底,我市千人口托位数达3.7个,建成省级示范性托育机构16家,省级普惠性托育机构49家。在全国率先同时发布托育服务品牌及LOGO——“爱育通城”,在全省率先建成“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监管平台”,覆盖全市98%的托育机构;海安市争创全国生育友好先进单位,普惠托育体系建设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做强民生保障,高效完成8项省级、3项市级民生实事项目。市级职业病防治院正式运行,增设职业病门诊、开设独立床位;在全省率先出台医疗护理员管理办法,依托3家省级培训基地,累计培训医疗护理员469人。在省内率先推行“119+120”联动急救模式,至今联合出救两千余次。
持续激发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活力
去年8月,我市首批50名市青年医学专家培养对象名单正式对外公布。首届“青年医学专家培育工程”将以培育青年人才为重点,在3年培育期内,每年拿出不少于625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人才进修培训、提升学历、脱产研修,努力培育一批医术精湛、学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青年医学专家,医疗卫生技术、教学和科研水平整体提升。
一年来,市卫生健康委在人才引培上下功夫。招聘高层次及紧缺人才,累计发布岗位129个,引进78人。实施南通市青年医学专家培育计划,首次集中开展年轻干部实践锻炼,举办青年人才高级研修班,举办“青苗培优 健康护航”青年论坛,做好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卫生管理人才的储备。
在信息化建设上扬优势。升级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主城区医疗卫生单位接入市卫生专网全覆盖,累计建成互联网医院11家。探索数字医疗互联网建设,入选2023数字江苏建设优秀实践成果。南通医疗机构“深度对接上海著名高校”的首个落地项目——上海大学(南通)老年医学研究院正式启用。南通医疗机构对接上海的首个院士工作站——贺林院士工作站在南通四院揭牌。
在重点项目建设上提速度。不断加强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共有在建项目48个。2023年,市中医院迁建项目、市肿瘤医院医疗综合楼、市应急医院等顺利开工建设。通大附院南通医学中心、医学综合体二期工程、市妇保院儿童大楼等续建工程项目进展有序,均已进入土建内装收尾阶段。
新的一年,新的气象,新的征程。“2024年,市卫生健康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百姓更放心、管理更有效、社会更满意’的目标,高水平推进健康南通建设,聚力打造健康典范城市。”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张兵表示,将坚决按照“在高质量发展上能快则快,真正挑起大梁”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早见事、善谋事,快办事、能成事,以扎扎实实、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为中国式现代化南通卫生健康新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冯启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