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评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省级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地区;入选全省首批“苏童成长”协同关爱机制建设试点区,未保工作经验在全省交流、全市推广;边缘困难群体“四度”模式救助实践获评全省、全市社会救助创新实践成果优秀案例;7家社会组织获评省社区社会组织优秀案例,数量全省县(市、区)最多……刚刚过去的2023年,崇川区民政局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勇毅笃行,通过有力度有精度有温度的民政工作,奋力将民生保障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图景,为主城民生幸福“加码”。
“一户一策”,“四度”救助温暖边缘困难群体
“哥哥去世后,她们母女的生活最让我们牵挂。现在她们吃得好住得好,我们总算放心了。”近日,葛美芳看到智力残疾的姐姐葛美云、精神残疾的侄女李娟(化名)住到观音山乐龄护理院和市紫琅医院半年来被精心照顾,感动万分。
父亲过世后,家住任港街道的葛美云、李娟母女生活举步维艰。2023年,崇川区民政局了解到这一变故,及时拨付临时救助金;在发现亲属无力照顾二人后,又迅速与残联、法院等单位联动,将李娟、葛美云分别照顾,为母女以后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在低保、特困边缘“游走”的困难群体,一旦遭遇不幸,很容易变成低保、特困人群。面对城市化进程中边缘困难群体类别的多样性、需求的差异性等特点和现状,区民政局创新制定并全面落实《崇川区城市边缘困难群体认定救助办法》,着力打造“崇善助”救助工作品牌,对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特困边缘群体等各类边缘困难群体进行有速度、有温度、有精度、有深度的“一户一策”救助,内容涉及基本生活、医疗、急难等多个方面。
优化申办路径,不断加快救助速度:发挥网格员、微网格员等“铁脚板”作用,在邻里网格大力开展救助政策宣传、常态化走访摸排,对陷入困境的群众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将人均四倍以下低保标准的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下放至街道,同时全面推行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对急难型的家庭和个人开展“先行救助”,急难型临时救助可24小时内先行救助,事后补录备案。
强化规范管理,不断提高救助精度:健全定期会商机制,深化“一事一议“工作规程,确保各类困难对象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创新救助方式,不断拓展救助广度:增发困难对象季度实物补贴,开展低边家庭和支出型救助,探索特困边缘群体认定救助。
整合多方资源,不断提升救助温度:鼓励和引导各个街道社区、慈善总会、公益组织、爱心企业、志愿者开展项目化、差异化暖心救助帮扶。
全区明确边缘困难群体人员5939人、跟踪帮扶的重点关注人员596人。
“1+16+N+N”,温情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对原有纳入“四色管理”的困境儿童一对一走访,了解他们的最新情况……这几天,钟秀街道未保站和社工站的工作人员忙个不停,在走访中,他们发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轩轩(化名)因看病辍学多月以及家中矛盾等原因造成厌学、情绪不稳,经专业评估后,将其由低风险转入了中高风险等级管理,并链接心理治疗师,对家长及儿童进行心理测量,帮儿童链接了辅导机构。
街道未保站和社工站“双站融合”,组织开展入户走访调查,掌握困境儿童生活、教育、监护等基本情况,按照高、中高、中低和低四个风险等级,引入专业力量规范开展困境儿童监护风险、行为风险和生理风险评估,建立健全困境儿童“四色管理”信息库,并根据不同风险等级,不同需求,提供政府资金帮扶或组织专业社工机构提供介入干预、走访探视等个性化关爱服务……
这是崇川区成为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的“苏童成长”协同关爱机制建设试点地区以来,区民政局探索建立未成年人协同关爱“1+16+N+N”模式,打造“苏童成长·崇学向上”协同关爱机制品牌,温情守护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生动缩影。
何为“1+16+N+N”?“1”即建立1个区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16”即在16个街道建立未保站,同时打造“N”个践习基地,引进“N”家各类组织,通过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广泛参与的协同关爱支撑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
目前,区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已成立,街道未保站实现全覆盖,成功打造了唐闸古镇张謇爱国主义教育研学基地等5大类22家优质践习基地,引进各类组织20余家,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未保工作格局。
2023年,依托践习基地,建立“苏童成长·崇学向上”践习项目库,共评估入库包含职业体验、主题分享、劳作实践等18大类67项践习课程,推出“小小检察官”“暑期研学营”“博物馆奇妙之旅”等系列品牌专题活动,累计开展活动300余场,受益孩子2万人次,共有6家践习基地获评省级以上荣誉,14家获评市级荣誉。
从周边到床边,助力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头发剪短了,人变得更加精神了,谢谢你们!”1月5日,崇川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志愿者来到秦灶街道费桥村1组89岁的胡秀家,通过一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了老人的血压测量、理发、修剪指甲等预约服务,对于政府提供的免费关爱服务,胡秀老人十分感动。
助力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近年来,区民政局围绕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抓服务设施建设,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探索打造“机构+社区+居家”的链式养老服务模式。2023年,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结合老年人实际需求,为具有崇川区户籍且长期居住在本行政区内60周岁及以上经济困难的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进一步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专业化、多元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积极打造具有崇川特色的养老服务样板。
根据摸排,全区建设不少于400张家庭养老床位、提供不少于700人次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其中,家庭养老床位主要包括设施设备及适老化改造、智能化改造,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4大类33小类。符合提供居家上门服务的对象按每月4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每次不低于30元标准执行。
作为首批省级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地区,崇川区还持续优化老年人“周边”的养老硬件配套,推动设施建设“均衡化”。截至2023年底,全区16个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77个居家养老服务站以及16家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均实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让养老服务更加智能、便捷。区民政局近年来累计投入费用1500万元,先后三次升级改造,搭建了高效便捷的“濠享福”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开通“871-12345”服务热线,设置坐席16名,依托信息系统,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2023年还在16个街道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置智慧养老一体机,机子上分设服务预约、活动报名等9个模块,老人想要什么服务,直接手指点点,就能直接预约。
多元培育,社会组织发展逐步迈向高质量
“手心相对、上下摩擦……”近日,城东街道新桥北村社区 “互动互敬”邻里服务处,一片欢声笑语,近50位老人在公益组织“菊馨社”负责人杨美云的带领下,快乐地做着手指操。
“菊馨社”脱胎于社区“舞梦春华”舞蹈队,10多名队员在唱歌跳舞之余,热心帮扶社区里老人们,但志愿服务相对松散、碎片化。2019年,区民政局将公益创投“康伴计划”落地新桥北村社区,并依托崇川区爱德社会组织建设中心,对志愿服务队手把手辅导。如今,“菊馨社”志愿者已发展到50多人,每年开展活动100余次,还获得省社区社会组织优秀案例。
社会组织是弘扬正能量、推动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崇川区围绕政策环境、孵化平台、组织能力、公益项目、专业人才等社会组织发展核心要素,开展多元同步培育。2023年,出台《崇川区社会组织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建设支持平台,强化能力提升。在16个街道分别建成1家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为全区各类社会组织提供培育孵化、人员培训等综合服务和指导支持。同时依托崇川区社会组织创投园,聘请专业第三方,面向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的社会组织提供针对性的能力建设课程和专业孵化指导。
优化升级服务阵地。依托街道、社区(村)综合服务设施和社会工作服务站点等,为社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场地支持,目前已在天生港镇街道、钟秀街道、观音山街道、秦灶街道开展社工站试点工作。
以公益创投撬动服务提质。推动健全区、街、社三级公益创投项目购买机制,2023年各级共落实资金600余万元,联动社会组织289个,扶持项目190个,惠及群众20余万人次,服务内容覆盖为老为小、助残济困、社区文化、基层治理等多个领域。
多措并举,崇川区社会组织发展逐步迈向高质量。目前,全区共有5A等级社会组织4家、4A等级4家、3A等级50家,数量位居全市前列。在2023年江苏省社区社会组织优秀案例评选结果中,崇川区共有7家社会组织案例上榜,数量全省县(市、区)最多。
大胆创新,婚俗改革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近日,市民葛先生与花女士来到崇川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申请离婚。工作人员了解到双方是多年的夫妻,因为琐事冲动之下申请离婚,便将他们请进了改造一新的婚姻家庭辅导室。通过社会组织专业人士的调解劝和,双方认识到彼此的问题,慎重考虑后撤销了离婚申请。
市民葛先生与花女士的重归于好,得益于婚姻家庭辅导室的调解服务,也是崇川区民政局大力推进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生动见证。
2021年底,崇川区成为全市首家省级婚俗改革试点单位。两年来,区民政局先行先试、大胆创新,提档升级婚姻家庭辅导室,深入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着力培育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加快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婚俗改革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2023年,区民政局对婚姻家庭辅导室进行了硬软件的全面提档升级。硬件方面,将原来的1间调解室改造成2间,具有较强的私密性,可以较好地进行分类辅导。软件方面,通过公益创投、政府购买服务等途径,引入两家专业社会组织、两家律师事务所,充分发挥专业社工、心理咨询专家、律师等人才队伍优势,采取“一对一”个案服务、亲子沙龙、线上等服务方式,为当事人提供婚姻家庭关系辅导和离婚疏导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区民政局还不断拓展婚姻服务内容,创新推出“爱在崇川”抖音视频号,发布家庭教育、心理疏导等26个内容视频,广泛引导婚姻当事人进行线上学习,着力提升当事人婚姻家庭责任感,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促进婚姻家庭稳定。
多管齐下,有效减少了冲动离婚、草率离婚的情况。2023年,全区离婚登记量为1543对,其中约30%的离婚申请对象经调解撤销了申请。
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是崇川区推进婚俗改革工作的内涵之一。2023年5月20日,区民政局举办了首届集体婚礼,在没有喧闹的锣鼓鞭炮、没有铺张的宴席中,营造了喜事新办简办的氛围。下一步,区民政局还将进一步拓宽思路,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推动婚俗改革再上新台阶。
·陈静 刘敏·
本版图片由崇川区民政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