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大于天,枝叶总关情。让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保障改善民生是人社部门天大的事。
2023年,全市人社系统聚焦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等民生大事,担责尽责、苦干实干,敢闯敢试、创新创优,将江海百姓的获得感持续拉升、幸福感稳稳托举、安全感切实筑牢,跑出了保障改善民生加速度,为践行“人社工作为人民”宗旨写下生动注脚。
争先进位
促进就业工作首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落实国家和省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就业扩容提质、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等任务完成好的地方”——2023年,我市促进就业工作首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殊荣的背后,是一桩桩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实事。
一年来,我市顶格高效落实援企稳岗政策,采取“免申即享”方式为10.61万家市场主体减轻失业保险缴费负担13.8亿元;依托“苏岗贷”扩围为850家企业提供43.29亿元资金支持;精准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75亿元,发放招聘、社保、一次性扩岗补助4085.57万元;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发放金额9338.5万元,同比翻一番。优先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创业,为3410家单位8802名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长期失业青年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1320万元,为2183名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327万元。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9万人,综合指数列全省第3,Ⅱ类地区排名第1。
扩面提标
社会保险工作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实现十二连增,老百姓的幸福感成色更足。”2023年,我市坚持将发展成果与改革红利最大限度惠及人民,出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特困失业人员爱心助保等实施办法,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一年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职工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城乡居保基金委托投资运营总规模列全省第二,社保关系跨省、跨制度转移接续平均审核时长缩短至两个工作日列全省第三。打造“暖心居保”服务品牌,全市6家基层平台被确定为省级试点单位。全面落实企保省级统筹,扎实推进全国统筹,企保新增参保17.62万人。精准实施社保帮扶,为4万名困难群众全额代缴保费450万元,为10万名困难群体办理养老领取手续,为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实习生和基层快递网点8520人参加工伤保险,使更多群体享受发展红利。
奋跃而上
博士后载体建设和引入数量创历史新高
聚焦全市发展大局,奋力打造博士后“引育留用服”全链条,推动这一战略性人才队伍持续健康发展。2023年,全市新增省级以上博士后工作站28家、新引博士后90人,均创历史新高。
一年来,我市博士后工作呈现“四最”特点:政策创新频次最密,从人才新政2.0到4.0,全市每两年迭代升级一次博士后政策,形成“建站有补助、进站有津贴、出站有保障、科研有激励”的博士后政策体系。载体空站率最低,人社部门主动对接高校,强化企业与博士后、高校导师三方联动,博士后载体空站率6.5%,为全省最低。市级大赛举办次数最多,先后举办博士后大赛7届,促成人才合作协议120余个,推广运转博士后项目近300个。标准化建设开展最早,全省率先编制博士后载体建设管理地方规范标准,企业博士后工作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拉高标杆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获人社部点赞
“南通在全国首推将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退管服务体系。”2023年7月,人社部调研组对我市探索“十个一”服务举措、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创新发展,取得的成效予以充分肯定。
目前,我市有70多万名纳入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为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我市聚焦“一封书信、一次认证、一套档案、一身健康、一次慰问、一堂联谊、一场电影、一趟参观、一本杂志、一张报纸”等“十个一”举措,在认真推进领取社保待遇资格认证、第八轮退休人员免费健康体检、特殊退休群体慰问档案管理服务等日常工作的同时,主动组织掼蛋友谊赛、诗词大会等文体活动,组织街道社区开展“学雷锋”、义诊、育婴培训讲座等活动共118场次,1300人次参加,退休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勇夺佳绩
我市选手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斩获殊荣
“南通选手好样的!”2023年9月,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在天津举行,我市选拔参赛的8名选手不负众望,斩获两银一铜三优胜的佳绩,其中3人入选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成绩的取得,与我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密不可分。
一年来,我市积极鼓励引导技工院校发挥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的主力军作用,全年开展社会化培训65751人次。推进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双向贯通”,全市新增专业技术人才取得职业技能等级人数768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取得职称人数440人。近两年,我市安排职业技能提升专账资金1720万元,目前,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2.89万人,人才数量和人才机构比例位居全省前列。
示范引领
标准化试点项目以优秀成绩通过国家评估
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2023年,“南通市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国家级考核评估,被评定为优秀等次。由于标准体系的导入,我市就业服务人本化、标准化工作成为全国亮点品牌。
2023年,我市启动建设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三年行动计划,计划2023—2025年新建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00个,兜底帮扶五类就业困难人员10000人实现就业。截至2023年年底,已建成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30个,兜底帮扶7231名五类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与此同时,为满足多元化就业需求,我市还建成了10个规范化零工市场、229个“零工驿站”,帮助1.08万人快速就业,为“新业态”、非全日制用工、临时性和阶段性用工与用人单位搭建起了沟通桥梁。
抢占先机
首次来通高校毕业生突破5万大关
抢抓区位优势、发展优势、政策优势叠加释放的重大机遇推介南通、引才来通。2023年,我市谋划推进“春夏秋冬”引才专项行动,做到人才集聚攻坚季季行、月月有、时时新,全市新增大学生参保 50558人,历史性首次突破5万大关。
一年来,我市聚焦“留通率”“回通率”“来通率”多维发力,嵌入全市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咖扉说”、校园招聘,在学子心中种下“职选南通”的种子。连续10天举办“人才夜市”,为返乡学子量身定制“全链式”就业服务。利用开学返校契机,在机场、高铁站点开设人才服务专柜,变交通枢纽为人才枢纽。赴13省31市开展校地对接239场,打响“南通爱才·通通都来”品牌。加速政策兑现,全年发放本硕博人才津补贴超3亿元,惠及6.58万人次,享受补贴的人才留通率持续稳定在 90%以上。
超前探索
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机制全国全省领先
“尽最大努力维护老百姓合法权益,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2023年,我市围绕规范化、制度化、精准化,推进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全市集体协商覆盖企业超2.5万家,建制率达95%。
一年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调裁审”协作机制,率先挂牌成立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建成2家智能仲裁院,支云庭审系统线上审理800余次;率先推行劳动监察补正告知制度、“双挂钩”监管制度,根治欠薪专项行动检查在建工程项目1840个,通过非立案方式解决欠薪问题352件。构建“企业社保”“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场景应用预警模型,获全国首张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全市劳动人事争议调处案件1.7万件,为劳动者争取各种待遇3.2亿元;劳动保障监察处理案件3.1万件,为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1.08亿元。
紧跟时代
“数字人社”建设提升百姓办事便捷度
策应数字政府发展新要求和企业群众新期盼,2023年,我市全面建成省市人社业务协同服务系统,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平台智能化服务运行机制,提升“人社一张图”展示效能。
一年来,我市多管齐下提升百姓办事便捷度。全省首个“省市就业协同平台”在南通上线运行,上线10个本地奖补扶持类业务,实现政策快享真达。首批推出17个社银合作“就近办”服务网点,实现6大类、40项人社高频事项就近能办。打造社保卡“随到随办”“即办即取”服务网点1155个,全面形成社保卡15分钟便民服务圈。推动人社移动服务应用在江苏政务服务App、南通百通App对接加载93个常用服务事项,进一步拓宽移动端应用场景。自主开发一体化考务(巡考)管理系统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全年组织人事考试39项涉及15.27万人实现安全无事故。
擦亮初心
“人通社安”融合党建品牌激发强劲动力
坚持以党建引领中心工作,以党建赋能人社发展。聚焦惠企利民亟待解决的矛盾问题,确定14个调研课题,领导干部带头“四下基层”39人次,形成调研成果19项,解决实际问题21个,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做优做强“人通社安”“1+8”党建品牌矩阵,成立社保服务“一码十办” 等8个党建联合体,探索出“部门联动、党建联建、业务联办”融合党建新路径。将党建和党风廉政教育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组织局机关处室负责同志、局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和县(市、区)人社部门负责人,赴苏州开展实地见学,找准工作的突破方向和实践路径。组建50余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青年党员先锋队一线护“薪”,“四敢”主题党日深入街道社区、企业园区、学校院所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全年有5项工作(活动)在市级评比竞赛中争先夺魁,为人社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本版撰稿 刘志刚